【題記】
現在經濟又陷入一個震蕩下行周期,消費者對未來都比較謹慎。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目前,對于家電這種耐用消費品,在選擇上也是相對保守,那么對于價格就會斤斤計較。
秦儀||撰文
【資料圖】
一些人一見到低價格親民,就將其等同于價格戰,這絕對是低價策略的誤解。低價并不代表低質,更不是劣質,低價絕不可以與低質、劣質劃等號。低價是滿足消費需求金字塔低端的一大批用戶群體。
事實上,價格高低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絕對的高價,也沒有絕對的低價。電視、空調、冰箱有超過10萬塊一臺的,也有同尺寸、規格幾千塊錢一臺的,只不過是各個廠商針對不同消費者推出的產品價格策略不同罷了。
我們所說的用戶在意低價,是在產品保證質量、品質下這個前提之下,并不是“缺乏自信和手段”的急迫價格策略。低價格作為產品策略,必定是在基本的品質保證前提下,是按照行業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的產品。
絕大多數廠家在產品價格策略上,并不是絕對的低價,也不會是絕對的高價,而是根據自己品牌所對應的用戶群體,分別推出不同價格層級的產品。產品價格與品質,完全是按照行業標準執行的,即市場上所說性價比。低價格完全可以買到物超所值的產品。
既就是低價產品,也不是偷工減料的劣質產品,而是不附加多余功能的基礎功能性產品。比如空調,只要把制冷、制熱功能做到位,其余的附加功能能夠舍棄的都可以不要。這樣,產品的價格不就下來了嗎?而同一品牌還有附加各種功能的中高端產品。
可見,哪個廠商在產品定位上不是分高、中、低不同級別的產品呢?怎么能夠說是“簡單粗暴‘一刀切’”呢?高中低價格策略,只是一種市場行為,是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策略行為,也是很多用戶的切身需求。否則,消費群體就根本不存在金字塔型結構!
同時,還應該看到,低價也是一個動態過程。此時的高價可能在彼時就成為低價。在經濟水平提升后,人民群眾的購買力大幅提升,原來的高價顯然就淪為低價。這就是市場的進化論,消費進階是客觀現實,但不一定是以漲價為前提。
再者,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出現和應用,在保證品質基礎上降低成本是必然。成本降低了,產品在市場的價格也就自然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怎么能隨便說低價就是低質,價格策略就是打價格戰呢?顯然這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直線思維。
不否認在市場存在一些撈偏門的不入流企業,在市場火爆時產品緊缺時,推出一些傍名牌、玩概念的低劣產品。這種低價是家電行業人神共憤,為所有廠商唾棄的不齒行為。但這與家電企業為滿足用戶的低價策略有著本質的不同。
當然,在追求品質生活過程中,我們創新是在不斷深入。很多人就以為,創新的產品就一定是高價格。顯然這不僅是絕對化了,也違背了創新的本意。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怎樣降低制造、營銷成本。
就以互聯網背景下的網上銷售為例。互聯網手段的應用,可以減少流通的環節和層級,這樣必然會降低的營銷成本。況且,互聯網企業為了獲得流量,在促銷中會補貼用戶,這也是互聯網低價的一種方式,這與單純的價格戰有著本質的區別。
由此可以看出,說話,做事,都不可以絕對化。除了土豪之外,絕大多數用戶在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時,總會考慮價格,把價格作為是否購買的重要依據。畢竟,除了動不動就先小賺1個億的土豪之外,每個人掙錢養家都不容易。既就是品質生活,也不是見什么貴就買什么!
況且,現在經濟又陷入一個震蕩下行周期,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未來都比較謹慎。在對未來經濟不敢確定的時刻,對于家電這種耐用消費品,在選擇上也是相對保守。那么對于價格就會斤斤計較,這樣一個淺顯道理廠商也該都不難理解吧。
至于一個新品出來后,往往先是價格高高在上,那是因為產品還沒有進入普及期,一旦進入普及不把產品價格降下來,怎么可能讓絕大多數用戶接受呢?高企的價格只能是陽春白雪,絕大多數用戶是無福消受的!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家電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