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每個人的精力被被繁雜的移動終端、媒體終端大規模分散的時代。
正是因為選擇太多,每個人獲取信息的習慣都越發碎片化,傳統廣告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頭部廣告商的流量壟斷、無效傳播增多,對于品牌來說,制訂傳播策略的過程,更像是沙里淘金。
后疫情時代,企業們不再像過去擁有充足預算,無法大刀闊斧地試錯或是大范圍購買高價流量。這讓主打“智能、精準、低價”的鏈屏看到了機會。
我們和鏈屏科技創始人、青島鏈哆哆數字經濟產業園董事長于文燕深入探討了這些問題,以探索一條廣告主、商家、廣告公司多方受益的共贏之路。
01 后疫情時代,第一要務是“活下去”,企業減預算,廣告還怎么投?
于文燕:2022年,很多公司都把活下去當作第一要務。外部市場的不易已經顯而易見,大企業都在削減預算。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想要謀求突圍,比以往更顯困難。
過去,企業在投廣告的時候,往往會進行一些試錯的動作,發動“飽和攻勢”。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有效還是無效,如果短期內看到效果了,就叫對于業績有顯著提升;短期看不到效果的話,就叫品牌的長期建設與積累。在那時,性價比更多的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東西,品效合一更像是一種理想化的口號。
但線上的流量紅利早在去年就已經見頂,流量過了越貴效果越好的階段,很難投出性價比。線下,特別是下沉市場的線下廣告,在目前看來是一個價格洼地,性價比更高。
然而線下,比起傳統的戶外廣告,很多數據也表明,展示在我們社區周圍的生活圈媒體仍然是一個增量市場,我們也瞄準了智能廣告屏這一模式,進行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嘗試與實踐。與傳統戶外廣告相比,智能廣告屏具有靈活、覆蓋人口基數大、展示空間相對封閉等優勢,無論廣告主的訴求是品牌建設還是銷售提升,都能給出相對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解決方案。
02 為何要專注于智能廣告屏賽道?人工智能技術會給這個行業帶來什么?
于文燕:首先,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傳媒行業的無限可能。在過去,只有互相熟悉的兩個人之間,才有可能體察到彼此的需求,而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的積累與反復訓練,能夠在識別到你的第一時間,就基于所儲存的數據和所獲取的人物特征,作出解讀與判斷:這位客戶可能需要什么,這就讓我們的“Ai人工智能廣告屏”獨具優勢的地方。
其次,廣告主的需求越來越精細化,熱點的時效性也越來越強烈,在這個時代,信息過期特別快。我們的所有廣告屏都是聯網的,基于物聯網技術和云端推送,做到了線上數據的回流和打通,讓商戶掃碼通過小程序就能投放廣告。不僅內容能夠緊跟時效,還能配合商家的不同階段促銷內容進行差異化投放。
03 人工智能+生活圈戶外媒體的模式,要怎樣走出一條多方共贏的發展之路?
于文燕: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一個支點,我們要用這個支點,撬動原本的產業鏈升級,并構建廣告主、屏主、目標消費者三方獲利的鏈屏模式生態圈。
這一模式,首先要在消費者內部形成正向反饋,引發良性循環。以往我們都說:消費者反感你打廣告、反感你賣貨。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其實只是反感重復觀看與自己無關的廣告,反感自己的注意力被不感興趣的信息侵占。而鏈屏模式要做的,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識別消費者,匹配其可能感興趣、可能需要的廣告信息內容,一旦消費者的內心需求被察覺、被觸動,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更加享受與我們的互動,從而實現廣告主轉化率、復購率的提升。
打通了消費者這一環節之后,廣告主也將在良性循環中受益。基于智能識人、即時反饋即時調整的精準投放,大量減少了無效流量的浪費,當商家更精準地觸達到潛在消費者,花的錢自然減少了,轉化率還更高了,復投的概率就更大,市場也越來越活泛了。
這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屏主這一環。屏主的收益與上刊數量是掛鉤的,廣告主的投放增加了之后,屏主發現收益增加,就更容易有主動增加點位的意愿。這樣一來,我們的屏主隊伍越來越壯大,廣告屏的覆蓋面擴大了,覆蓋場景更加豐富了,更多人知道了鏈屏模式,自然能吸引來更多消費者、廣告主的興趣。
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利他的,我們的目的就是讓環節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受益,且更高效、更穩定,這樣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分析師點評
“把投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是無數廣告主的訴求。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廣告屏結合,不失為一種順應時代且前景廣闊的嘗試。鏈屏創造的這種模式,在保持了廣告屏優勢的同時,對于預算有限的品牌,也是一個以低成本快速打開市場、撬動銷量的嘗試機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