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QTT.NASDAQ)發布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趣頭條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業績仍為虧損。此外公司活躍用戶數及公司核心部門人員規模明顯縮減,似乎也在暗示,這家此前靠俘獲下沉市場、主營新聞聚合平臺的企業,正在調整公司發展戰略——或同時也在失去原有市場。
趣頭條二季度凈營收達到12.0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6.6%,環比下降6.9%;二季度凈虧損同比略有收窄,為2.095億元,去年同期數據為2.22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凈虧損為1.49億。
其中,今年二季度其廣告收入同比去年進一步下降17.2%,或是拖垮公司Q2營收表現的最大因素。而這也是延續了去年的“315”晚會上,趣頭條因發布違法違規的內容被央視點名,隨后廣告收入驟降的整體趨勢。
在北京時間9月7日晚的業績說明會上,關于近期監管層對互聯網公司的整頓為公司業務——尤其是廣告業務帶來不確定性,公司方面預計隨著第四季度電商購物季的到來,廣告業務或許會有增長。
今年二季度,趣頭條合并平均 MAU(月度活躍用戶)1.323億,比去年同期的1.365億下降3.1%;比 2021 年第一季度的 1.333 億減少 0.8%;綜合平均 DAU(每日活躍用戶) 2910萬,比去年同期 4300 萬下降 32.3%;比上一季度的 3170 萬下降了 8.2%。
公司核心部門規模方面,首先其整體研發人員二季度減少,相應補償費用也隨之總體下降,因而二季度研發費用比去年同期的2.242 億元減少近40%;其次趣頭條今年二季度行政費用的9340萬元,相比同期降低11.4%,同樣來自行政人員總數及總薪酬的規模縮減。
趣頭條在二季度用于營銷與銷售的費用同樣減少,比 2020 年第二季度的9.253 億元下降 2.6%,不過該項占公司凈收入的比重卻在增加。趣頭條方面對此表示,主要是由于米讀小說業務的擴張。
米讀被趣頭條視為現階段彌補廣告業務營收下滑的核心利器,同時也被寄予提升公司產品用戶質量的厚望。
趣頭條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思良稱,米讀正是其“在整體業務中實施平衡戰略,投資具有前景的增長計劃,優化更成熟細分市場的財務狀況”計劃的一部分,“第二季度業績基本符合公司預期,米讀也在既定軌道上快速發展”。
在北京時間9月7日晚的業績說明會上,趣頭條方面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強調,截至二季度末,米讀已攬獲1000萬日活用戶,并預計年底這一數字將會翻倍——甚至可達到3000萬。
米讀在過去依靠免費閱讀+廣告模式,迅速吸引了大批沒有付費閱讀習慣的用戶,財報數據顯示,趣頭條為此大幅提升了用于用戶獲取的費用投入。2021 年公司二季度用戶獲取費用為人民幣 6.852 億元(1.0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57.3%,環比增長 16.4%,而其中同比增長主要是由于米讀小說的擴張。
付費閱讀業內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米讀小說平臺的內容,如果論叫座的話,他們用戶還是很買賬的,不過論及文章質量,其實每個平臺大部分網文都是一個德行。”
“網文閱讀平臺營收還是主要依靠分銷以及版權改編成有聲書、影視劇等,獲取版權收入及實現盈利”。上述人士表示,包括閱文在內的網絡閱讀平臺,營收的大部頭也來自于此。在今年上半年,閱文集團來自版權運營的收入同比增長129.8%,高達17.4億元,營收占比為40%。
趣頭條方面在二季度業績發布后向媒體表示,米讀在跑通網文到短劇、短劇反哺作者及作品的閉環后,二季度選擇與快手、芒果TV等視頻平臺合作,推動其出品的短劇往高質量、精品化發展。此前,公司方面通過2020年年報披露了米讀小說已獲得1.1億美元C輪融資的消息,但并未披露投資方。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也注意到,趣頭條在有意運作版權創收的同時,其主體公司上海基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當前身陷知識產權侵權糾紛。
天眼查數據顯示,趣頭條共有229項開庭公告信息,案由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86項)、著作權侵權糾紛(46項)、網絡侵權責任糾紛(3項)等,案件原告方或當事人涵蓋了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多家中小體量數字娛樂文化公司、自然人等。
截至《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稿前,趣頭條投資者關系部門并未就以上事宜將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何種影響作出回應。
趣頭條二季度業績發布后,公司美股市場上一個交易日股價收跌6.34%,收盤價為1.33美元,低于公司在2018年9月上市時發行價的每股7美元。(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