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部獲悉,由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城市建設分公司參與建設的呼和浩特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憑借工程軟硬件、通信、人工智能等系列技術創新,全新建成的呼和浩特地鐵也為國內其他地區在建軌道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新經驗和新的技術路徑。
據了解,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條地鐵線,呼和浩特市地鐵1號線從設計初期就被賦予著緩解呼市城區交通擁堵和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的重任。
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城市建設分公司項目部負責人介紹:“為節省施工成本、加快建設步伐,項目團隊在施工過程中積極落實新發展理念,廣泛開展科技攻關、技術創新活動,以BIM技術、人臉識別等信息技術為支撐,重點推廣、應用了建筑業10項新技術中的10大項、22小項新技術。”
施工前,建設團隊運用BIM施工現場布置軟件,模擬場地的整體布置情況,確定管道排布走向,檢測管道排布,通過碰撞試驗,吊頂的實際高度比原圖紙高度提高300毫米,在原有整體結構不變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內部空間。建設過程中,全面施行BIM全生命周期應用工程,設計階段站后工程施行三維正向設計,施工階段管線進行工廠化加工,組合式裝配,運維階段施行BIM資產移交,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施工管理的深度融合,助力團隊成為全線標兵。
特別是面對環氧樹脂自流平地面的車輛段主要庫區,技術團隊分析了庫區面積大、施工縫多、混凝土面層質量要求高等現實難題,采用降低檢查坑擋墻標高,澆筑地面墊層時增設鋼筋網片等方式,將檢查坑擋墻與地面墊層連成整體,有效控制因不均勻沉降及變形導致混凝土裂縫,提前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地鐵列車進駐、聯調聯試、驗收移交、開通運營等重大節點目標,創造了軌道交通建設新的進度紀錄。
目前,建設團隊在呼和浩特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的集成創新正在被應用于山東、江蘇等地的智慧新城建設中,為我國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提供了新經驗。(張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