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醫院停車位有限,遇到就診高峰時,入院車輛排長隊的現象經常出現,為了緩解這樣的停車難,各地也在積極想辦法,采取措施。近期,位于南京河西的一家醫院建設的沉井式停車場投入使用,這處停車場僅占地約400平方米,卻解決了200多輛車的停放。
醫院新增沉井式停車場 400㎡地塊挖掘出200個車位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大門,看到外面排起長長車隊。醫院正常門診一天5000人次,高峰期達到每天8000人次,院內僅有1000多個停車位,不能滿足停車需求。為緩解這一情況,南京建鄴區創新探索沉井式停車場建設,增加泊位。
(資料圖片)
根據路邊指引,記者來到這處"沉井式智能車庫",與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僅隔著一條馬路。外觀是三層樓,但地下則有兩口內徑12米、深達68米的停車井;沉井被分隔成25層,每層可停4輛車。車主只需要把車輛停到指定區域,智能停車系統就能幫助車主完成停車、出庫等一系列操作,單程約90秒時間。車主劉女士表示:“肯定是方便很多,不用再排那么長的隊,心情就會放松一點,不用自己停進去。”
此處沉井式停車庫巧妙地利用了城市的邊角地塊,科學規劃,通過立體化改造,讓不到400平方米的面積,停下了200輛車,且不影響這里原先公交總站的使用功能。停車場試運營期間的數據顯示,日均存取車160到180次,每輛車平均停車時長4.5小時。除了醫院周邊,老舊小區停車資源也十分緊張。為緩解這一情況,眼下,南京建鄴區南湖中心廣場也正在新建一處沉井式停車場,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可提供100個停車位,停取車時間將進一步縮短至60秒。
老舊小區附近園區提供共享停車位 供居民錯時停放
南京秦淮區老舊小區多,背街小巷窄,人口密度大,不少居民晚上回家找車位是個麻煩事。為此,當地雙塘街道積極與轄區企業、園區溝通,釋放夜間停車資源。南京國創園地處老門西,三面老舊小區,園區內有500多個車位,一到夜間有大量車位空出。近期,他們在原先已開放的100個共享停車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0多個車位,向周邊居民開放。
居民卞女士說:“停放時間是周末還有法定節假日全天,工作日晚上的6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半,價格都能接受,一個月250元,馬路邊要一個月500元,我們下了班以后,可以把車子安心停在這個里面。”
南京市秦淮區雙塘街道城市管理部干事金育琦說:“去年使用比例是大概有7成被使用了,今年又有群眾有需求,然后增加到大概是8成,所以我們也聯合我們的國創園,增加我們的錯峰停車泊位,目前大概是在120多個。”
今年截至目前,南京城管部門已梳理了61處以學校、醫院、商圈為重點的區域,通過停車資源優化配置,精細化管理方式,打造停車資源共享場景,新增9313個共享泊位。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范思成 編輯/汪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