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注 > > 正文

              青未了|守著娘過年

              2023-06-16 15:35:32    來源:齊魯壹點

              糊涂的時候,娘說自己清醒;清醒的時候,娘又說自己老糊涂了。

              ——題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去年臘月二十六,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這一天,也是姊妹給娘送年的日子。妻在工廠上班,每年二十六才放假,姊妹們選在這天送年,是為了將就我能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平時都忙著自己的小日子,雖非天南海北,但全家人湊在一塊也著實不易。坐在娘身邊拉拉家常,在一張桌上吃頓飯,于親情而言,算是為一整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到家的時候,妹妹們差不多都到齊了。

              剛進家門,就聽見娘在大聲喊:“娘唻,娘唻……”我幾步竄進屋去,問:“娘,你喊俺姥娘干嗎?”娘說:“俺喊俺娘,跟俺娘說說話,不行啊?”姥娘去世幾十年了,平時很少有人提起,現在娘突然喊起來,是不是存在娘心底的思念越積越濃了?

              四弟有些急躁,讓娘“過幾十年再喊”。我們都明白四弟的意思。

              娘嫌四弟粗聲大氣地嚷她,跟我嘮叨起來。

              娘躺在床上,孤單且那么弱勢。坐在床邊,和娘拉著家常,我忽然理解了娘。小時候,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最先想到的是回家喊娘來為自己撐腰。現在,可能我們不覺間讓娘受了委屈,她才喊“娘”為自己壯一下聲勢。“老小孩!”娘實在像極了小時的我們。

              近段時間,娘犯糊涂的時候越來越多,明明吃過飯,不一會兒就說餓了。告訴娘已經吃過了,娘卻說沒吃。我們爭不過,只好順著她。

              二十六那天晚上,娘喊了我七八次,有次問我不讓她回家住,在這漫山湖坡干嘛。我說是在家里。娘說不像,墻角沒有那個大額狼蛛子(蜘蛛),不是自己的家。我耐心地解釋,說你看那不是嗎。娘說不是,原先那個大。費了半天口舌,娘才安睡了。可我剛睡熟,娘又喊了,說心里難受,感冒了,讓我沖包藥給她喝。這些年娘身體每況愈下,三天兩頭嚷嚷著自己感冒了,非要喝感冒藥不可。用手拭了娘的額頭,不熱。娘說剛才發燙,現在涼了。我說是藥三分毒,不感冒,喝藥就是喝毒藥。娘不依,說感不感冒自己知道。拗不過,我只好給娘沖了包感冒藥。凌晨三點左右,娘又喊了,說有個壞熊往她的鋪上潑水。娘起床不方便,從暑假開始,便穿上了紙尿褲。我起床看了一下,娘穿的紙尿褲濕透了,褥子上也洇了一小片。給娘換了紙尿褲,娘還喋喋不休地罵那個往她床上潑水的人。

              早上起來,眼疼得難受,妻也是如此。

              吃過早飯,娘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和妻難得這樣清閑,便坐在月臺上,曬著陽光,聽四圍斷續的鳥鳴和街道上偶爾響起的鞭炮聲。

              小院很靜,靜得甚至能聽見風在角落里竊竊私語。

              我們倆懶得說話,半瞇著眼睛,望向遮了大半個院子的那棵家槐樹。老屋建成那年,它就扎根在小院里,五十多年過去,它由亭亭玉立漸成老態龍鐘的模樣了。這些年來,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眼看著我們姊妹七個先后飛出小院,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家槐樹的確蒼老了,一如小院的荒蕪,一如娘的年邁。蒼老的還有西墻外那棵梧桐樹,先是枝頭慢慢枯干,后來樹干全部枯死,終于在一個暴風天,轟然倒下,半截腰身橫亙在廢棄的豬圈的墻壁上。所幸倒向了院里,要是倒向了鄰居家,后果不堪設想。南墻跟還有一棵碩大的杏樹,西墻根一株碗口粗的香椿,它們和這棵家槐一起,守著小院。

              我用眼睛,相機一樣掃過小院的角角落落。曾幾何時,綠樹蔥郁,滿院蔭涼。時間沖走了一切,潔白的槐花隨風去了,還有小巧的榆錢,紫色的苦楝花……,若干年后,小院所有的一切,都會像拂過的風一樣在我腦海中煙消云散嗎?我想用筆記錄下這一切,讓小院成為我心底永恒的風景,包括躺在床上的娘。

              娘很高大,也很勤勞,在我幼年的記憶里。

              那時,娘很少下地勞動,小院就是娘的主戰場。一家九口人,娘每天忙著燒茶,做飯,炒菜,打掃庭院,縫補著我們的衣服,不得一絲空閑。隔上三五天還要軋碾、烙煎餅。娘用精打細算滋養著我們的日子,讓我們在艱難的歲月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娘除了忙活一家九口的飯食,還要為滿院的雞鴨鵝狗操心。另外,家槐樹上還拴著羊,圈里還養了豬,它們一頓的食量有多大,我那時可從沒想過。我常站在娘身邊,拿根木條,裝腔作勢地嚇唬著那些不聽話的雞鴨鵝狗。有時,娘去菜園摘菜,我跟在娘身后,路過別人家的菜地時,娘說:不能偷拿別人家的東西,就是一棵蔥也不能拔!還用姥爺的話教導我:“小時偷針,長大偷牛!”我一直記著。

              娘突然間變得矮小了,是我上初三那年。

              娘摔傷了腰,在縣醫院住了幾天,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醫生說回家養著吧,娘于是躺在了老屋的床上。一段時間后,并不見好轉,聽人說沙家峪有個專治跌打損傷的能人。爹和哥用排車拉著娘,去了三十里外的沙家峪。那人說娘去得晚了,得多受點罪,然后開始了推拿,娘說她聽見“卡巴”一聲,那人說行了,過幾天就好了。回來躺了段時間,娘果然慢慢好了起來。不過,從那時起,覺得娘似乎矮了一些。后來,娘的背慢慢駝了……

              我從過往的生活中努力搜尋娘的身影:娘坐在火爐前燒水,娘在桌子上切菜,娘坐在樹蔭里納鞋底,娘將剛縫好的棉襪套在孩子腳上,娘在大田里擦瓜干,娘在鏊子前弓著腰烙煎餅,娘在冰冷的河水里洗著我們的衣服,娘站在門框邊吃飯(大嫂嫁過來后,一家十口人,飯桌太小,娘和大姐不上桌,站在門框邊吃),娘在夜幕降臨時點燃油燈,娘在街口焦急地等待著回家的孩子,娘滿頭白發顫顫巍巍……

              娘睡醒了,我和妻進了屋。

              二十八夜里兩點,娘喊餓。我說娘你別喊了,天一亮就給你做飯。娘不做聲,幾分鐘后就數落開了:這家人看著人五人六的,不行,不給老的吃!我說你不是吃了晚飯嗎。娘還在數落:拿著老的不當老的,過不幾天就得餓死!我只好起床,打開爐門,給娘煎了幾片饅頭。守著娘吃完,然后上床休息。一個小時后,娘又喊餓,我說你不剛吃完饅頭嗎,娘說干巴刺啦的幾塊饅頭能管什么。我給娘拿了兩個蛋糕,倒了杯水。娘坐在床沿上,掰開,一點點地放進嘴里。娘差不多掉光了牙齒,抿著嘴,將本已碎了的蛋糕潤濕,咂摸著,吞下肚去。坐在火爐邊,望著燈影里慢慢咀嚼的娘,忽然覺得歲月是那么無情,將一個曾經極度要強的母親變成了這個樣子。娘端起茶杯,喝得急了,連連咳嗽起來。我讓娘慢點,娘說蛋糕有點干了,不好咽。我轉過身,悄悄將眼角的淚水拭去。

              娘早先從不愿給子女填麻煩,現在卻有點“費事”了。我心里寬慰自己:比起那些不認得自己孩子的,娘算是讓人省心的了!再說,和娘撫養我們長大的辛苦相比,我受的這點累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有一天娘真的不認得我們了,又有什么要緊?我們認得娘就足夠了!

              早晨醒來,我說娘一晚上喊了我好幾次。娘不承認,說我賴她。我問娘晚上吃饅頭了嗎,娘想了半天,記起好像確乎有那么回事。我說娘晚上不要喊了,我眼皮都睜不開了。娘說這回有耳朵眼了,不喊了。

              二十九夜里,娘果真沒再喊我。

              大年三十,吃過早飯,我忙著煮肉,燉雞,切菜。忙活了大半天,終于坐在了飯桌前。娘坐在床沿上吃,想起去年,娘還能被攙扶著坐在桌邊,心里不覺有些悲酸。曾經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吃完飯,又開始忙活起來。水管凍住了,抽不上水來,我去大哥家挑了四挑水,將水缸灌得滿滿的。(老家的習俗,大年初一是不能挑水的,然而用水又多,只好多準備一些。)挑完水,我又將院里院外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準備初一早上敬天的用品。火紙、香、鞭炮早買好了,但火紙要先劃好、分開,香也要一根根分開。往年這些都是娘做的,我們偶爾也會打打下手。去年娘自己不能做了,還能交代我們怎么做。今年,娘連怎么做也記不清了,我和妻只好憑著記憶,一點點弄好。

              如果爹還在,娘身體康健,過年,我只負責放鞭炮,吃水餃,看晚會,發、搶紅包。曾經再平常不過的事,現在都是奢望。那一刻,忽然覺得,我不再是一個只管躲在檐下避雨的孩子了。

              娘交代我,初一有來拜年的,要早起,吃了飯等著人家來。睡覺前,娘說了一遍又一遍。

              剛過11點,敬天的鞭炮聲就接二連三地響起來。娘醒了,著急起來,一會兒喊我一次,問我天亮了沒有,是不是該起床了。我乏困得實在睜不開眼,有一句沒一句地答著。臨近天明時,娘竟然睡安穩了,我也沉沉地睡了一會。

              大年初一,來拜年的人擠了一屋子,寒暄過后,幾個后輩走到娘床前,問娘是否還認得他們。娘還認得,并且叫得上他們的名字。大家都說娘身體好,有福氣。娘坐在床沿上,和來拜年的晚輩拉著家常,精神頭十足。下午,三姨來了,娘和三姨抽煙,喝茶,拉家常。我得空串了幾個門。娘累了一天,體力有些不支,吃過晚飯,就早早睡下了,一夜都很安穩。

              大年初二,剛吃完早飯,娘就讓我給大姐二姐及三妹打電話,問她們今天還來吧。我說來,年年都來,今年肯定還來。大年初二,姊妹們會在老屋里再次相聚,爹在的時候這樣,爹不在了也是如此。

              娘說今年沒準,你打個電話問問!拗不過娘,我給大姐打了電話。大姐說來,已經給二姐和三妹打電話了。娘很高興,卻還嘟嘟囔囔的:什么時候了還不來,都不想娘了?

              娘89歲了,還認得她的每個孩子,甚至還記得我們的生日,我很高興。娘耳朵好用,隔了幾米遠,我們小聲嘀咕,她也會聽得清清楚楚。我們姊妹幾個閑聊,大姐說她都紉不上針,娘還能紉上。我心里仿佛有幸福的淚花閃爍著。

              娘睡著了,呼吸如窗外的微風那般柔和。我坐在凳子上,在娘床前守著。這樣望著娘,心里想,無論到什么時候,喊聲娘,有個應答的聲音,就是最幸福的!

              大年初四,我要回縣城了,娘有些不舍,說都走了,就舍了她自己在這個院子里。我心里有點酸酸的,安慰娘說這段時間由二哥照顧,我到過小年的時候再回來。我沒有騙娘,工作后,除了前年疫情無法回家,每個大年和小年,我都是在老家過的。

              車子駛離了小村,像只風箏似的飄向縣城。

              我心里翻騰起來:娘老了,越來越害怕孤獨,總希望身邊能有人陪著。和娘拉呱,娘常常扯到過去,一些故事翻來覆去地說;其次就是談論親人,尤其幾個孩子。娘的世界由往事和對孩子的牽掛支撐著。我們忙忙碌碌,有時顧不得陪娘,娘在心里有點小情緒再正常不過,偶爾也會說出來。可是仔細想想,從小到大,娘有虧欠過我們嗎?娘和爹盡全力撫養我們長大,操心讓我們成家,雖然無法給予我們富貴,但卻全身心地呵護著我們,希望我們過得好。可是,我們有沒有虧欠娘呢?“子欲養而親不待”,歲月無情,我怕留下無盡的遺憾。

              遠了,小村越來越遠,娘越來越遠。

              閉上眼,回味著年的滋味,累且幸福,因為,有娘在!

              2023.6.13

              作者簡介: 程學軍,男,山東平邑人,臨沂市作協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曾獲“長江杯”“泰山杯”“文心杯”“杏壇杯”“溫和大王杯”“新世紀文學獎”“第一、二屆青未了散文獎”“臨沂市校園文學一等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清泉計劃獎”等獎項。作品發表于《語文報》《山東詩歌》《流派》《當代散文》《湛江晚報》等刊及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等平臺。

              壹點號程學軍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

              上一篇:天天觀察:體脂秤和體重秤的區別在哪里(體脂稱和體重秤區別)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男人天堂2017|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亚洲1234区乱码|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jlzzjlzz亚洲jzjzjz|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