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 刁明杰 通訊員 徐福強
近日,63歲的明先生查體時被告知肚子里長了“瘤子”,于是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檢查發現明先生得了腹主動脈瘤,治療團隊通過微創手術植入支架,成功解除了血管瘤破裂大出血危機。
查體時被告知肚子里長了“瘤子”,因擔心得了腫瘤,63歲的明先生近日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大爺,您得的是腹主動脈瘤,就是肚子里的大血管擴張變形了,不是別人說的那種腫瘤。”初步診斷后,血管外科顏京強副主任打消了明先生的疑慮。但由于明先生的動脈瘤較大,隨時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險,他建議明先生通過微創手術把動脈瘤封住。入院后,治療團隊為明先生完善了胸腹主動脈的CT血管造影,發現明先生的病情復雜程度超出了想象:腹主動脈瘤+雙側髂總動脈瘤。明先生腹中一共有3處血管瘤,而且是個極度扭曲的瘤頸,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難度。
“通俗地講,腹主動脈瘤的治療需要用覆膜支架覆蓋住瘤子以及瘤子的近端和遠端的部分正常血管,覆蓋的長度要求十分精準,太短的話可能會導致血液仍往瘤子里漏血,太長的話可能蓋住了正常的分支血管,影響對應器官的血供。”顏京強介紹,明先生的病情比較復雜,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人扭曲的瘤頸勢必需要更長的近端錨定區來預防漏血,太長的近端錨定區又有可能會覆蓋腎動脈開口導致腎梗死;二是正常腹主動脈瘤的患者遠端錨定區會選在雙側的髂總動脈,但現在患者雙側髂總動脈都有瘤樣擴張,遠端錨定區就不得不選在更遠的髂外動脈,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會覆蓋掉雙側的髂內動脈,造成盆腔臟器的嚴重缺血,甚至腸壞死這樣的災難性后果。
入院第二天,醫生為明先生進行了手術。針對兩大難點,治療團隊術前精確測量,通過髂內動脈分支支架(IBD)技術,運用一款特制分支支架,將腹主動脈的血流分別引入遠端的髂內動脈及髂外動脈,為盆腔臟器的供血提供了保障。在手術團隊的精湛操作下,所有支架都被精準植入,術后造影顯示動脈瘤隔絕完美,左側通過IBD技術保留的髂內動脈顯影也非常好,成功為盆腔臟器保住了血流。而所有的手術操作都是通過左側肘窩的一個3cm的小切口和雙側大腿根的兩個5mm小穿刺口完成。明先生醒來后表示:“就好像睡了一小覺,手術就做完了。”
據介紹,腹主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發生在腹主動脈的局部擴張。腹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下半身。當腹主動脈壁變薄或受損時,可能導致局部擴張,形成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的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腹主動脈瘤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瘤體的增大,可能出現腹痛、腰背痛、腹部腫塊等癥狀。當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會出現劇烈腹痛、休克等嚴重癥狀,需要立即就醫。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