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400多家企業攜新品亮相,海內外大模型集結,智能機器人同臺競技。尤其是本領不斷升級的機器人,一經亮相便成為會場明星,其展現出的技術突破,以及創始人關于行業前沿的思考,持續引發業界關注。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開幕式上關于機器人等言論刷屏。伴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掀起熱潮,二級市場方面也積極反應,機器人概念板塊近期走勢整體向好,板塊7月6日持續走高,雙飛股份、弘信電子20CM漲停,中威電子、步科股份漲超10%,萬潤科技、拓維信息、科力爾、五洲新春、愛仕達等多股10CM漲停。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臺多項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政策。機構認為,國內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增長的機遇期,今年機器人行業將迎來整體性的投資機會。
今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AI、機器人、大模型等熱詞頻出,接連引發討論熱潮。
其中,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開幕式上,馬斯克關于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發言迅速刷屏。他在視頻致辭中說,未來全球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人類的數量。機器人的計算能力要遠遠超過人類,這似乎是一個發展趨勢。
在馬斯克看來,這將帶來積極影響,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積極方面是將進入一個沒有短缺的時代,幾乎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能夠立即獲得。由于未來世界中將存在大量機器人,它們的生產效率將遠遠超過人類,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變化。因此,需要小心確保最終結果對人類有益。
馬斯克還介紹,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仍在開發中,處于早期階段,未來特斯拉將會有非常多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Optimus能夠幫人做一些工作,它也不是非常強的智能,但有足夠的智能來做那些無聊、重復、危險且人類不愿意做的工作。
馬斯克還點贊中國AI產業發展潛力,“一旦中國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他們一定能夠做得非常出色,不論是各個經濟領域還是產業。當然,人工智能產業也不例外。因此,我相信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將擁有強大的能力。”
智能機器人同臺競技
除了科技大咖的言論引人熱議之外,不同行業領域的機器人研發新品亮相也賺足觀眾眼球,“灌籃高手”“行走大師”“棋藝大師”同臺競技,占據參展C位。
開幕式上,傅利葉智能發布其最新研發的一款通用人形機器人GR-1,身高1.65米,體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達40個,最大關節模組峰值扭矩可達300NM,步行速度可達到5KM/h,負重50公斤。
這款機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軀干構型、擬人的運動控制,具備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穩健上下坡、抗沖擊干擾等運動功能,結合認知智能,能夠與人協同完成動作,在工業、康復、居家、科研等多應用場景潛能巨大。
傅利葉智能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顧捷認為,通用人形機器人未來會逐漸成為行業的主流。目前通用人形機器人硬件基礎基本奠定,大模型推動的應用浪潮即將來臨。感受到通用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未來可期,公司搶抓先機,將發展戰略逐漸切入到萬億級通用機器人領域。
作為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頭部企業,達闥首次瞄準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創新成果和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為中國AI應用創新“提供服務”。
具身智能,是指擁有身體并支持物理交互的智能體,具備感知、思考、學習、決策等能力,能夠與環境進行交互,具身智能的標桿產品是人形機器人。在世博展覽館H1館內,該企業帶來了多臺具身智能機器人,全部接入和升級了最新發布的RobotGPT、海睿AGI和海睿OS 5.1操作系統,智能化水平與人機交互方式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
達闥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小姜,在接入RobotGPT之后,不僅能與觀眾展開“有問必答”的對話,而且還能扮演多種角色,向觀眾展示了它的無限可能。
達闥創始人兼CEO黃曉慶指出,一個機器人云端大腦,必須要實現多模態通用智能。一臺擁有多模態通用智能的機器人通過足夠多的訓練和學習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模型,從而具備海量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學習能力,實現人工智能,為人類社會的生活、娛樂乃至工業生產提供服務。
機器人本領的不斷升級,也讓生活更加美好成為可能。美團第四代無人機最大載重2.5kg,最大配送半徑5km,最快速度83km/h,可在中雨、中雪、弱光、6級風等惡劣天氣下運行。
一個月前發布的“元蘿卜”AI下棋機器人圍棋版,此次也來到大會現場,周圍聚集起與其對弈切磋的棋友們。這款機器人融合了原創的人工智能和機械臂技術,可在真實棋盤上實現圍棋練習和對弈,以毫米級的操作精度實現手眼協同。
行業或迎快速增長期
伴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掀起熱潮,二級市場方面也積極反應。7月6日,機器人概念股持續走高,雙飛股份、弘信電子20CM漲停,中威電子、步科股份漲超10%,萬潤科技、拓維信息、科力爾、華緯科技、五洲新春、愛仕達等多股10CM漲停。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臺多項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政策,行業政策紅利期延續。
2023年6月28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發布《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方案從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應用場景、產業規模等方面對未來三年北京市機器人產業發展做出規劃。
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工業機器人密度將提升100臺/萬人,著力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
7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下一步,將從加強政策引導、拓展應用場景、完善生態體系等五方面推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打造若干生態主導型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開源社區建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下,券商紛紛發研報看好行業發展。中信證券表示,AI技術與機器人的結合,將望彌補當前機器人在智能性、易用性、經濟性上的短板,有效提升機器人在各個行業的滲透率。在基本面有拐點、政策有催化、市場有主題的共振下,今年機器人行業將迎來整體性的投資機會。
東海證券認為,隨著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增長的機遇期。機器人板塊建議關注內資品牌市占率提升與行業規模擴容兩大機會。
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運動控制器+執行器(驅動電機)+傳感器構成運動控制系統,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高端裝備的核心基礎部件。人形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基礎上進一步強調“類人”屬性,步態控制、手臂控制、軌跡規劃要求均更高,難度預計將顯著提升,有望帶來市場需求增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