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湖南日報7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余蓉)今年暑假,南華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的60多名學生來到湖南麥格米特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參加生產實習,體驗公司的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參與相關產品的設計與調試等。
當前,電子信息已成為湖南制造的“新三樣”引擎之一,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教育廳和我省高校對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全方位調整、全鏈條設計,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立足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鏈,瞄準電子信息行業發展前沿、技術演進路線和產業化趨勢,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增強學生綜合多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在中南大學,電子信息專業課程中的數學和物理課合計學分占總學分的%;在湖南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專業課程中的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與專業類課程學分占比達30%……我省高校不斷強化基礎課程教學,同時順應“云大物智移”等電子信息產業新趨勢、新業態、新應用,設置《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及工程應用》《電子產品制造技術與測試》等電子信息技術前沿課程、交叉課程、應用課程。
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比重原則上不低于總學分的25%;專科階段從第2學期開始、本科階段從第3學期開始,每學期為學生安排不少于1個星期的專業實踐……我省高校從崗位實際出發,加強電子專業技能訓練,拓展綜合實訓項目,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目前,湘潭大學建立了“人工智能實踐教學平臺”,已建設2門省級虛擬仿真一流課程;湖南工程學院突出“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施100個電路、100個程序的“雙百工程”訓練;吉首大學籌建了電子科技創新與競賽基地、電子通信、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等綜合性實踐訓練平臺。
我省緊密對接合作企業,高標準推進校企聯培基地建設。目前,已立項1個國家級、30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3個國家級、4個省級特色示范性軟件學院,并增強基地合作企業在制定培養方案、選擇教學內容、拓展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參與度,組織學生赴基地合作企業深度參與實際工程項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