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合力辦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件大事? 港澳委員來獻策。8月1日,省政協港澳臺委召開“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專題座談會,邀請部分來自港澳的省政協委員現場交流,提出意見建議。
會上,省大灣區辦相關負責人通報了廣東攜手港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并從協同創新、“灣區通”工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民生合作、平臺建設等五個方面介紹相關事項進展情況。
委員們紛紛表示,要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好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 引導和帶動更多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投資和工作生活,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助力。
(相關資料圖)
建設跨境基金支持科創產業發展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在交流環節,多位港澳委員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發言。省政協常委、香港建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學明認為,科技創新是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他建議,要繼續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未來型高新技術企業,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增強創科要素流動性。
“科創產業對創投基金有大量需求。”省政協委員、香港富念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莊守堃建議,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境內外基金建設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及 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 跨境基金渠道, 投資粵港澳的科創企業。同時,完善跨境基金稅務制度,降低基金投資的稅收負擔,優化跨境基金結算效率,確保基金可以快速準確地投入科創企業發展中。
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企業投資發展的關鍵因素。省政協常委、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少媚認為,要充分重視改善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在政策、金融、行業準入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平等地位,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省政協常委,香港建滔化工集團執行董事、華南化工部總裁張廣軍建議,要出臺更有力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幫助制造業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同時在從全省層面規劃產業布局,在粵東、粵西、粵北的偏遠地區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引導珠三角制造業企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有序轉移。
粵港澳三地產業基礎、產業結構不同,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省政協委員、澳門盛豐集團董事總經理李居仁關注到,澳門黃金珠寶產業零售的功能較為完善,但未與灣區內的珠寶設計、加工制造等上游產業聯通。他建議,要縱向一體化規劃建設黃金珠寶產業,促進產業鏈優化,鼓勵粵澳企業在黃金珠寶產業鏈上深度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水平,進而形成協同發展優勢。
推動琴澳跨境電子病歷數據互聯互通
隨著“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大灣區人的工作生活圈子也越來越大。省政協委員、黎氏企業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黎鳴山建議,要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保障居于橫琴、在澳上班的市民能便利通關。同時,建議推動琴澳跨境電子病歷數據互聯互通,便利兩地居民就醫。
“青年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省政協常委、香港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建議,借助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大灣區舉辦的契機,以文、體、藝作為切入點,打造“大灣區青年季”,增強粵港澳三地青年的文化自信。
省政協常委、澳門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柯海帆非常關注琴澳旅游一體化發展,他建議打造“琴澳游”旅游品牌,從政府層面成立專門機構,研究制定琴澳文旅發展規劃,構建琴澳旅游市場,同時加大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的宣傳推介力度,讓澳門的訪客資源覆蓋到橫琴,讓橫琴的旅游資源惠及更多游客。
省政協常委、東西匯(橫琴)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志達建議,完善省政協、澳區政協委員與橫琴合作區執委會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組織面對面座談會或溝通會議,就提案辦理、政策意見等進行交流探討,同時依托省政協澳門委員工作室平臺,充分發揮澳門政協委員在投資招商、傳導民意、凝聚共識中的橋梁作用,以實際行動支持服務橫琴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