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公布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陜西省榆林市入選。
作為陜西省唯一入選城市,榆林市近年來立足打造“信用榆林”城市名片,“強基礎、重應用”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念領跑全省,具有較強的示范性。特別是聚焦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的“榆林方案”受到各方肯定。
完備的體制機制是榆林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工作的前提條件。2018年,榆林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市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榆林市社會信用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建立覆蓋全市工作部門的770人信用工作聯絡員隊伍,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架構。與此同時,立足市情實際,制定出臺的《榆林市“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榆林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逐年編制下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年度工作要點,搭建起系統、規范、可操作的政策體系,形成了榆林市社會信用工作得以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在強化數據治理、拓展數字信用方面,榆林市秉持數字賦能、共建共享的原則,率先建起高度集成的一體化信用信息平臺——榆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截至2023年7月底,該平臺累計歸集信用信息數據4.1億余條,其中包含537萬法人主體信息、415萬自然人主體信息、45萬條行政管理信息,接口累計調用量突破1600萬次,為各類主體提供了精準、便捷、高效的定制化信用服務,構建起跨部門多場景協同應用、一體化智能化服務、信用信息數據開放共享的平臺建設應用新格局。
依靠信用信息平臺提供的優質政務數據,榆林市在能源化工、食品藥品、文化旅游、生態環境、建筑房地產、安全生產、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建立起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通過“信用善治”,有力推動重信守諾成為市場主體的行動自覺。
此外,榆林市通過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制改革、搭建合同履約信用監管系統,市級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以及以“桃花分”為載體的“信用榆林”APP,將“信用紅利”讓利于民。自2020年起在招投標領域實行信用承諾替代保證金制度,榆林市已累計釋放社會流動資金15.2億元,“信易行”“信易?!薄靶乓子巍钡?0多款“信易+”應用讓超過45萬群眾受益。
據統計,榆林市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由2017年的259位躍升至今年5月底的52位、連續47個月位居全省第一,信用善治成為榆林市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劉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