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印花稅利好,包括IPO、再融資、兩融、減持等政策,可謂四箭齊好,活躍資本市場;印花稅政策調整均帶來市場不錯的反應,對活躍資本市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適度放寬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于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盤活存量資金。
(相關資料圖)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政策“組合拳”來襲!
8月27日周末,財政部、證監會、三大交易所均官宣重大政策調整,其中主要包括印花稅利好,包括IPO、再融資、兩融、減持等政策,可謂四箭齊發。有市場人士稱,“漲停的氣氛已經烘托到這了”。
首先是財政部。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財政部發布消息稱,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緊接著,證監會也發布三則政策調整。
一是對優化IPO、再融資作出新的監管安排。
其中,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此外,證監會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
二是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
證監會表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據了解,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
三是對融資融券作出安排。
為落實證監會近期發布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安排,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更好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經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今年9月8日收市后實施。
對此,財聯社記者采訪了首席經濟學家、策略分析師、專家學者以及市場分析人士。在他們看來,一系列政策調整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活躍資本市場的堅定態度和呵護股市的信心決心,釋放了重大積極的政策信號。其中,本次印花稅的降低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成交量,這也是活躍資本市場的前提。總體看,對資本市場充滿信心。
關于印花稅:過半減征印花稅可起到立竿見影效果
記者留意到,上一次對證券印花稅的政策調整還是2008年內的兩次,彼時是稅率的調整,市場有著非常可觀的反彈效果:2008年4月24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由3%下調為1%%,提振上證綜指大漲9.29%。又如,2008年9月19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提振上證綜指大漲9.45%。
圖為財政部官網消息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告訴財聯社記者,繼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后,各大部委圍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協同發力。此次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可以算是一次最為重磅的提振信心的措施。從市場影響看,歷次證券交易印花稅的政策調整均對資本市場形成很好的提振效果,尤其是最近2008年內兩次對于印花稅的調整,市場均有非常可觀的反應。可以說,印花稅的政策調整是對市場實質性的利好,對活躍資本市場、提升投資者信心可以起到立竿見影效果的舉措,具有鮮明的積極導向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同樣認為,本次證券交易印花稅過半減少征收,是實打實反映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提出的“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決心。他告訴財聯社記者,本次印花稅過半減免,力度較大,有助于降低交易的市場成本,有效向投資者傳遞信心。除此之外,印花稅過半減免預計會產生聯動作用,一方面,會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對于消費等方面起到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對市場主體而言,上市公司的凈值會增加,企業融資條件、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改善。這些作用的效果發揮都將在后續的多個渠道途徑釋放出來,這值得期待。
銀河證券研究院分析師高明稱,從 1990 年至今,中國股票交易印花稅共歷經 12 次變化,其中上調 2 次、下調 7 次。2000 年后共對印花稅做出 4 次調整,主要涉及稅率高低和征收方式,調整主要政策目標是維系證券市場宏觀穩定,每次對印花稅的調整均可以帶動短期交易情緒上升。從原理來說,主要是因為印花稅下降有助于降低投資者成本,從而有利于促進市場成交規模。
圖為A股印花稅歷次調整情況及滬指表現
財聯社整理了A股歷史上調整印花稅后上證指數的表現:
1)1991年10月10日,印花稅由6‰下調到3‰,這是我國證券市場史上第一次調整印花稅。調整后大牛市行情啟動,半年后,上證指數從180點飆升到1429點,漲幅接近7倍。
2)1997年5月12日,印花稅由3‰上調到5‰。當天形成大牛市頂峰,此后滬指下跌500點。
3)1998年6月12日,印花稅由5‰下調到4‰,調整后首個交易日,滬指收盤小幅上漲2.65%。
4)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稅由4‰下調到2‰,調整之后,滬指有過一段100多點的行情。
5)2005年1月23日,印花稅再次下調,由2‰下調到1‰。調整后的1月24日,滬指收盤上漲1.73%。隨后,A股引來波瀾壯闊的一波三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在2007年10月達到歷史高點6124點,至今仍未突破。
6)2007年5月30日,印花稅由1‰上調到3‰,這是1997年以來10年間唯一的一次上調。值得注意的是,上調印花稅的消息在5月29日深夜發布,這也造成5月30日當日大盤暴跌6.5%。可以說,當時的上證4334點實際上是政策頂,市場已經認為股市過熱了!可是當時的市場非常瘋狂,直到10月份中旬6124點才結束牛市。
7)2008年4月24日,印花稅從3‰調整為1‰,調整后,滬指收盤大漲9.29%,大盤接近漲停。可以說,3000點是當時的第一次官方護盤,第一次政策底。
8)2008年9月19日,上證跌到1800點附近,第二次政策底出現,官方第二次護盤,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當天滬指創下史上第三大漲幅,收盤時上漲9.45%,兩市個股全部漲停。大約1個月后,上證最低點1664點出現,市場底出現。大盤止跌回升,隨著4萬億刺激政策的推出,到2009年8月,上證上漲到3400點上方,大盤翻倍。
關于兩融業務: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近年來,融資融券業務穩健運行,交易機制持續優化,券商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投資者理性交易和風險防控意識明顯增強。截至2023年8月24日,場內融資融券余額15678億元,保證金比例維持較高水平,業務整體風險可控。
落實證監會近期發布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安排,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更好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發布通知,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實施。
有券商金融分析師告訴記者,在杠桿風險總體可控的基礎下,適度放寬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于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盤活存量資金。
可以看到,本次調整同時適用于新開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了結存量合約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券商可綜合評估不同客戶征信及履約情況等,合理確定客戶的融資保證金比例。投資者應當繼續秉持理性投資理念,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運用融資融券工具。證監會將督促證券公司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做好投資者服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關于市場融資:優化IPO、再融資作出新的監管安排
優化IPO、再融資的政策也在今日落地。
其中,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此外,證監會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
關于減持: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
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據了解,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
本文源自:科創板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