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的準媽媽們特別關注自己的胎位,生怕因胎位問題給分娩帶來麻煩。網上關于胎位與分娩方式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說胎位不正必須剖宮產;有的說到臨產時胎位會自我調正,能順產;也有的說因人而異。各種說法讓準媽媽們難免產生誤解或過度擔心。到底不同的胎位,采用什么分娩方式才是最安全的呢?
胎位分頭位、臀位和橫位三種
胎位更準確的說法是“胎先露”,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稱為胎先露。胎兒頭部先進入骨盆入口,即頭朝下,屁股朝上,呈“倒立”的狀態,稱為頭先露,即頭位;反之,胎兒屁股朝下,頭朝上,有人稱為“坐胎”,即為臀先露,就是常說的臀位;橫位又稱之為肩先露,即胎兒的肩膀先進入骨盆入口。
不同胎位分娩方式各異
頭先露是最常見的一種胎位。根據胎頭屈伸程度,根據胎頭屈伸程度,頭先露可分為枕先露、前囟先露(大囟門)、額先露及面先露。
先來說說枕先露。很多孕媽看到超聲報告上提示枕后位、枕橫位而擔心自己不能順產,其實不管是枕前位、枕后位還是枕橫位都可以試著經陰道自然分娩,臨產后胎頭在母親的產道內會進行旋轉、骨縫重疊等一系列自我調整以順利通過母親產道。
但是,枕先露是自然分娩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在自然分娩試產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比如胎方位不好、宮縮不好、胎心有問題、胎兒偏大、發熱等情況,還是有難產的風險,必要的時候還是需要醫生產鉗助產甚至剖宮產。
面先露較少見,屬于異常胎位,當胎兒下巴朝向骨盆前方,且胎兒不偏大,宮縮良好的情況下,有可能自然分娩;當胎兒下巴始終朝向骨盆后方時,則應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臀先露是最常見的異常胎位,占妊娠足月分娩總數的3%-4%。可分為混合臀先露、單臀先露、單足先露和雙足先露幾種情況。
臀先露自然分娩的風險很大,可能發生胎膜早破,臍帶受壓、胎兒血供中斷可導致胎兒宮內缺氧甚至死亡;胎臀娩出后胎頭娩出困難,常發生胎兒脊柱損傷、新生兒窒息、臂叢神經損傷及顱內出血等風險。因此,除個別產道條件優越的產婦外,擇期剖宮產相對安全。
肩先露占妊娠足月分娩總數的0.25%,是最不利于分娩的胎位。足月兒不可能自然娩出,故首選剖宮產終止妊娠。
70%胎位不正可通過胸膝臥位法調整
妊娠28周前,胎兒小、羊水相對較多,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范圍較大,胎兒位置不固定,28周前胎位異常不用放在心上;妊娠32周后,胎兒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胎兒與子宮壁貼近,胎兒的位置則相對恒定。32周以后的胎位異常需要引起準媽媽重視。
妊娠28周至32周發現胎兒臀位、橫位可以通過胸膝臥位進行調整,一部分胎兒可以自行恢復為頭位;若持續至孕36周仍為臀位或橫位,仍迫切想自然分娩的各位孕媽,可就診于當地婦保院的胎位異常門診,咨詢外轉胎位術的相關事宜,一旦外倒轉胎位成功,則具備陰道分娩的基本條件;如果奔著剖宮產去的,在孕39周可以住院行剖宮產了。
通過胸膝臥位的姿勢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借助胎兒重心改變自然完成轉位,成功率在70%以上。(鄭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