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消息稱,該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饒云江教授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輸出功率大于100瓦,且散斑對比度低于人眼散斑感知閾值的多模光纖隨機激光器,并在無散斑成像中取得突破。相關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德國物理期刊《物理年鑒》上。
隨著無散斑成像在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對成像光源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常規激光器的高空間相干性,大量相干光子會發生干涉并產生散斑噪聲,嚴重影響成像質量。過去,對于常規光源來說,高亮度與低空間相干性,這兩個特性是不可兼得的。
為解決常規激光成像的散斑噪聲問題,饒云江團隊在取得高功率隨機光纖激光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首次將其應用于無散斑成像,運用主振蕩功率放大技術等,實現了輸出功率大于100瓦、散斑對比度低于人眼散斑感知閾值的多模光纖隨機激光器。基于該新光源的無散斑成像實驗結果表明,光纖隨機激光器功率的增加可激發出更多的有效空間模式,有效降低了輸出光場的散斑對比度,提高了無散斑成像質量,解決了高功率和低空間相干性不可兼容的經典難題。
饒云江表示,多模光纖隨機激光器具有低噪聲、高光譜密度及高效率等綜合優勢,可望作為新一代高功率低相干性光源用于全視場、高損耗等場景的無散斑成像。“如何實現高質量無散斑成像是成像領域的熱點研究課題,因此發展低空間相干性高功率激光光源對于無散斑成像具有重大意義。”他說。(陳科 羅洪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