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標題為《這些關于大米的驚天秘密,你一定不知道》的文章,文中指出“超市里賣的大米不生蟲,是因為加了防腐劑和添加劑”,這讓很多網友感到深深的憂慮。
“其實,仔細看這篇文章,就會發現其中漏洞百出。”王浩解釋,該文章指出,超市售賣的大米中可能加入的食品添加劑包括淀粉磷酸酯鈉、雙乙酸鈉和殼聚糖,其中雙乙酸鈉就是防腐劑。其主要論據是我國在2007年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但這版標準早已被廢除,在現行的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已經明確規定在大米中不再添加這3種食品添加劑。
“之所以不再添加,并不是因為它們有安全問題,而是因為沒有添加的必要。”王浩介紹,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都是以糙米形式進行儲存,在儲存前都會通過物理手段對其進行干燥、殺菌。在進入市場流通環節前,工作人員會對糙米進行脫殼等精加工,在包裝過程中也會進行充氮或者真空處理,因此大米生蟲、發霉等問題非常容易得到解決,一般來說無需再添加其他物質防蟲防霉。
雙乙酸鈉是防腐劑,淀粉磷酸酯鈉具有吸水作用,這兩種具有防腐功效的物質成本較高,在如今基本沒有使用必要的情況下,商家不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殼聚糖是增稠劑、被膜劑,可用來給大米表面拋光,目前我國大米的拋光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完全沒必要再用殼聚糖,這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大米的加工成本。
王浩表示,使用防腐劑之類的添加劑,對大米的外觀、品質沒有明顯改變,反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對商家來說沒有利益驅動。而且,如果超市中的大米使用了防腐劑或其他任何食品添加劑,都屬于違法行為,會被有關部門處罰,正規的超市不會冒著違法風險去銷售含添加劑的大米。
“精加工后的大米保質期不會很長,消費者要盡量把買回來的大米放到陰涼通風處進行儲藏,以防止生蟲或霉變。”王浩建議。(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