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實習生?劉世杰
9月22日,江蘇省專利(成果)拍賣季南京專場活動在南京舉辦。此次拍賣活動成功簽約轉化21項專利(成果),簽約金額1440萬元。
活動圍繞專利拍賣和開放許可“雙管齊下”,努力化解專利轉移轉化過程中,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難”和中小企業技術“獲取難”的“兩難”問題,挖掘征集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應用領域廣泛、市場前景廣闊的專利成果對外發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2023年專利(成果)拍賣季開展以來,共征集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網江蘇電力等106家單位的3175余項專利(成果),其中專利開放許可581項。目前,已有199項成功拍出,成交金額超6000萬元。其中南京地區成交項目88項,金額4000余萬元,位列全省第一。
“全省共發布開放許可專利1440件,涉及59家單位,主要集中于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服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與通信等領域,進一步推動科研創新成果惠及更多企業。”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總經理肖鶯在介紹江蘇專利開放許可總體情況時說。
活動中,南京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東南大學等單位的139項專利通過開放許可的方式達成交易。截至目前,全省共達成專利開放許可474件,其中免費許可373件,總成交金額超1800萬元。
近年來,裸眼3D顯示技術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技術并不成熟,相關產品顯示質量受到限制。“經過反復實驗和研究,我們的校內團隊在光學結構和材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了盡快推廣這項潛力巨大的技術,我們已向部分行業企業開放光學參數的許可。通過技術共享,我們希望能夠在行業推動裸眼3D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南京工程學院科技與產業處處長、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主任韓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開放許可將為行業帶來更多合作機會,促進裸眼3D顯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合作,不斷優化光學膜的設計,提高產品的顯示質量,為用戶帶來更加震撼和逼真的3D體驗。
為推進專利技術高效快速轉化運用,貫徹以需求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機制,活動搭建供需平臺,邀請江北新區、中國(南京)軟件谷、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南京市重點園區進行了專利轉化需求發布,為專利成果入園進企提供需求指引,推進專利轉化運用。
活動同步舉辦了知識產權運營賦能江北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知識產權運營如何賦能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分享經驗,獻計獻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