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舉辦的 “2021 中國車聯網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衛星導航運營商大會”上,廣東省北斗移動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勇兵發表演講表示,北斗是利國利民的事業,北斗服務商將是永續經營的,是 “交通新基建”的系統集成商和服務商,面臨建設交通強國的大機遇,必須要乘勢而上。
同時,業界必須看到,北斗服務商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瓶頸,盡管在細分領域能夠獲得穩定的業務,但很難出現做大做強的質的飛躍。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北斗行業的企業,90% 做的是投機而不是投資,能夠抓住政策紅利能夠賺取一桶金,但不對行業進行長久投資。
二是過于依賴政策,過于依賴政府主導的業務模式,靠資源、拉關系做業務,使得企業難以開展正常的市場競爭。例如某個地區,一臺貨運車輛一年的掛靠費只收 10 元,那么服務將如何保證?
三是同質化非常高,做的業務類型相同。
很多北斗服務商是 “三無企業”:無技術、無平臺、無人才,能夠在自己的地盤落地服務,但在技術、平臺、產品上沒有根基,設備和平臺都依靠外采。當跨界力量進場時,難免會被 “降維打擊”。
當然,北斗服務商也有自身優勢,且優勢大于上述困境。包括六個:本土化服務體系、區域性資源、本地化的高質量數據、一些業務的落地能力、快速響應的組織實施能力、多元化需求提供能力。
“2021 年,是北斗運營服務領域的分水嶺。”王勇兵指出,此前十年,北斗服務商主要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業務數據化。未來十年,要做數據業務化,做好數據運營。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基于自身優勢和存在的困境,北斗服務商要全方位地搭建道路運輸安全生產服務體系,從管車開始,到管人、服務道路運輸安全的全流程第三方服務。
首先,要擁抱資本。北斗服務商從今年開始將有大洗牌,有資本屬性、有資本基因的企業會走得更遠、更快、更穩。
其次,要抱團創新。一個地級市不需要很多北斗服務商。
最后,要多元化。一定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時做好區域數據的沉淀。北斗服務商,未來面臨千億級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