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和5G在全球競爭中占有哪些優勢?近日,麻省理工訪問學者、他山石CEO 李大巍與世界著名經濟學家、5G數字轉型戰略家、云經濟學之父喬·韋曼,應邀做客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的Why China節目,二人就人工智能和5G兩個主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一同探討了人工智能和5G將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分析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AI+5G的巨大技術潛力
截至9月初,華為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同,與世界共享中國的創新成果。而在此之前,中國算法日益精進,商用無人機、語音智能音箱、智能機器人等各種人工智能產品層出不窮,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為17.6億美元,無論是在人工智能還是在5G方面,中國都已走在世界前列。
韋曼認為,很多人投資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是非常有前途的技術,而且這些技術可以幫人們改善生活。
比如說,人工智能可以應用于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識別腫瘤和其他組織問題,并且比醫生或病理學家更加高效。
再如,現在汽車可以緊密地與自主人工智能或自動駕駛功能聯系起來。而若想真正實現這一點,這些功能必須和現有的5G標準,設施和網絡設備相匹配,因為5G能夠更實時地收集大量數據,從而更利于數據在深度學習中發揮作用。
李大巍在節目中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擁有規模最大的高鐵列車系統,該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列車技術的結合,因此它可以每秒處理數十萬業務量,每小時處理數百萬客流量數據。
此外,關于科技推動行業轉型,李大巍認為,中國有很多傳統產業需要升級,比如鋼鐵工廠、食品工廠,以及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中國需要通過人工智能來提升其產業和經濟結構。
人工智能發展仍然面臨挑戰
在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了《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崗位能力標準》,顯示在高端尤其是頂尖人才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依然有較大差距,中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將迎來百萬級缺口。
李大巍在節目中表示,與其他一些前沿國家相比,中國仍然需要提高基礎研究能力,另外人工智能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從高素質技術人員到高校畢業生不同層次的人才,所以教育非常重要。
在人工智能的商業落地方面,喬·韋曼認為,中國的人工智能過于關注國內市場,有些忽略國外市場,并建議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更多業務,因為這會促進中國以更好的方式去推動市場發展。
最后,李大巍表示,在未來的十五年中,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將擁有新一代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但中國仍然需要提高創新能力,來應對這種挑戰。中國需要在創新上投入更多精力,以及更多更加利好的指導性政策。
他山石智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