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多模態睡眠監測技術研究現狀研討會暨廣東省睡眠呼吸診療技術研究中心深圳云睿分中心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各醫療領域人員匯聚一堂,以前瞻化、產業化視角,多方深度互動、凝聚共識,解析并洞察腦機互聯技術在睡眠監測領域的研究、應用與發展,共同促進未來睡眠新生態的構建。
據了解,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嘉賓有魚躍集團呼吸事業部總監王詩誼、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譚杰、深圳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程涵蓉、羅湖醫院陳曦、寶安醫院趙宇、寶安醫院徐效峰、南山醫院趙海燕、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王玉梅及來自于睡眠領域的工作從業者。
賀超致辭
云睿智能創始人兼CEO賀超在致辭中表示,“從多模態的呼吸睡眠診療市場來看,科研專家都在致力于專業技術的落地應用,如何將產品和技術融會貫通,打造在呼吸睡眠領域中更便捷的產品、提升用戶體驗尤為重要,這也是我們整個行業的研究價值。”
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呈現藍海發展態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內外掀起了可穿戴設備科技潮。如今,不同形態的可穿戴設備已從各個方面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大眾對可穿戴設備的認知還停留在便攜式設備,實質上,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數據交互以及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
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已經進入慢性病的高發期,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服務需求大是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而醫療健康類可穿戴設備是很多人的剛需,因此,健康和醫療領域被公認為最有發展潛力、市場規模最大的一個領域。
王詩誼演講
魚躍集團呼吸事業部總監王詩誼認為,睡眠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常規的監測記錄,第二個階段會在常規監測記錄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其他更為準確的參數和評估,第三個階段是符合醫療標準的穿戴式睡眠監測,在此基礎上為大腦、睡眠相關疾病做診療。
“未來,可穿戴設備發展將呈現醫療產品消費化,消費產品醫療化的趨勢,隨著睡眠監測數據的進一步完善,可穿戴設備將會走進醫院的各個病房。可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有所病,夜有所現。”王詩誼表示。
深耕睡眠領域,探索健康睡眠新形態
如今,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人存在睡眠障礙。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1 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當下我國有超3.5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大部分是由睡眠疾病引起的。
譚杰演講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阻肺康復分會常委譚杰在演講中說道,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睡眠狀態下反復出現呼吸暫停或低通氣,引起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包括阻塞型(OSA)、中樞性(CSA)、混合型(MSA)三種類型。缺氧會對全身的臟器造成危害,引起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等各種器官的病變。
因此,找到睡眠障礙的原因、解決睡眠問題、科學健康睡眠尤為重要。
程涵蓉演講
深圳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程涵蓉表示,“臨床上多導睡眠監測(PSG)作為院內診斷各類睡眠障礙和找準失眠病因的金標準,雖然精確度高,但使用時操作復雜,在應用場景方面存在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單位的睡眠監測效率。因此,便利性更好的可穿戴、智能監測設備將大大提高院內睡眠監測的普及率。”
宋雨演講
目前市面的一些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手環、睡眠監測帶等產品雖然使用方便,但是監測原理均未觸及睡眠評估金標準——腦電波。“睡眠的本質是大腦的活動狀態發生變化,其他(體動、心率)都是表象,具有非特異性(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作為醫學依據,醫學依據只有依靠腦電波。”云睿智能CTO宋雨介紹道。
眾多腦機接口領域的企業都在不斷尋找腦科學的落地場景。云睿智能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腦機互聯領域的創新企業之一,深耕于睡眠領域,其研發的產品優夢思UMindSleep額貼式睡眠記錄儀利用腦電波睡眠分期這一睡眠質量評估的金標準,以其精準分析、舒適便捷、實時監測等特點成為睡眠監測設備領域的一匹黑馬。
深圳創達云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是國內首家以腦電為核心的生物信息傳感應用研究結合人工智能分析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國際頂級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研究并推動產業化。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生物電人工智能穿戴設備,建立腦電大數據分析與內容服務平臺,同時為開發者提供SDK接口,供智能硬件廠商和愛好者開發適配,聯合打造智能生物電設備產業生態鏈。
揭牌儀式
研討會最后,“廣東省睡眠呼吸診療器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云睿分中心”揭牌儀式也如期舉行。
一如業界的普遍共識,腦機交互領域想象空間巨大,在多個行業中都可以落地,但究竟要以什么樣的形態落地,這也是各家企業正在積極探索的。未來,云睿智能也將以腦機互聯技術為核心,深耕睡眠領域,除醫用睡眠監測產品外,還將繼續布局家用睡眠監測產品,以科技助力人類生活幸福感提升,推動中國腦機互聯技術進一步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