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菁:海洋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我希望我們的團隊盡全力通過科技創新、自主研發,實現中國海洋強國的夢想。
劉羽菁是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多年來一直專注于數據、IT、模型創新領域,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一組研究報告:第三方調查機構Safinah Group對2015-2019年期間249艘船舶上塢數據跟蹤分析結果顯示,超過62%的航運船舶水下存在超1000㎡的藤壺覆蓋。研究表明,船舶污底覆蓋率10%時,船速15節的船舶維持航速需增加36%的額外動力;覆蓋率48%時,維持航速需額外增加動力最大值57%。這是一組驚人的數據。“62%的船舶維持航速可能需要額外增加動力最大值為57%”,這個樣本信息傳遞出航運企業長期背負著額外的經營成本,同時阻力增加的燃油消耗帶給了海洋更多的污染。這使得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劉羽菁帶領團隊,通過開展對大數據分析、算法開發、無人應用系統改進、低阻結構體推演、布防回收系統設計、水下定位、空化射流等系統研發工作,經過實地海試,研發出“海若1號”和“菁華1號”智能清洗作業平臺,是智能水下清洗商用化服務領域的一次開拓創新,實現了我國智能水下清洗零的突破,在傳統海洋服務行業中脫穎而出。
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羽菁(左)
近日,她在接受新華網《科創群英匯》采訪時表示;海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長久以來,卻隱藏著許多困擾航運行業安全和長遠發展等問題。傳統解決這一問題是人工清洗附著物,而這樣會對船漆造成破壞,平均一平米要損失35塊錢的成本。而飛馬濱更重視基礎研究,在企業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發展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自主研發的水下柔性自適應智能清洗機器人系統,是國內領先商用的水下智能可視化清洗檢測系統,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智能體控制、水下定位、渾水視覺、負壓吸附、超柔空化、全局傳感等先進技術,為船舶、海洋牧場、海工裝備、棧橋式碼頭、大壩與橋墩等多場景提供專業檢測與清洗服務,可以大幅降低船舶運營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另外,其研發的智能清洗作業平臺,具備全天候、全船型、全場景(錨地、港池)、全路徑(岸邊、水上)的智能清洗服務能力,能夠在船舶靠泊作業的同時自動高效清洗,解決了傳統船舶海洋附著物清洗面臨的停航長、成本高、傷油漆和蛙人水下清洗打磨效率低、不透明等的關鍵痛點問題,具有清洗效率高(2800㎡/h)、清洗覆蓋率高(100%),柔性空化技術實現作用力多向、均衡、可控,達到100%不傷漆等的核心特點,水下圖像增強技術使得清洗過程全程可視可記錄,清洗后航速提升、油耗下降、效益提升,與國際同類型產品及人工清洗相比具有明顯優勢。研發的三屏控制器,實現船體清洗全程透明化,清洗完畢后可提供一套全程清洗記錄和船體健康檢查報告。該清洗工作更標準化、流程化,全面提升效率,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
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劉羽菁這樣,懷抱赤子之心,以創新科技,刷新著一項又一項新紀錄,以重任為使命,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為國家發展持續助力的人,才使得我國令世界矚目,令民族自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