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方案》系統設計了促進綠色消費的完整制度政策體系,包括“全面促進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強化綠色消費科技和服務支撐”“建立健全綠色消費制度保障體系”“完善綠色消費激勵約束政策”四大方面22項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方案》還明確指出,要引導企業提升綠色創新水平,積極研發和引進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技術,大力推行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生產更多符合綠色低碳要求、生態環境友好、應用前景廣闊的新產品新設備,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
在新能源方面,《方案》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車輛購買限制,推動落實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加強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車船用LNG(液化天然氣)發展;推動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汽車企業研發推廣適合農村居民出行需要、質優價廉、先進適用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健全農村運維服務體系。《方案》還提出,落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要求,統籌推動綠色電力交易、綠證交易。
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對此表示,綠色消費轉型將會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特別是質優價廉的產品受到高度肯定。近年來,“國民新能源車”異軍突起為中國的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帶來發展機遇,部分二線企業借機崛起,發展潛力較大,部分車企則更具前瞻性布局,有望在世界范圍內搶得先機。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占新車銷售比例躍升至13.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至784萬輛,占中國汽車總量的2.6%,占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一半左右。
相關專家表示,新能源汽車具有清潔環保、使用成本低、排放少、高能源利用率等優點,是汽車產業解決能源轉型問題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車向市場化方向轉型、政策補貼滑坡的背景下,國家政策扶持方向重心向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轉移,旨在聚焦新能源車購買受限、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問題,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隨著商業模式的明確,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互相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推動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其實,消費與生產是一體兩面,促進綠色消費即是借由消費轉型帶動生產轉型,有助于清退低端過剩產能,有助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當綠色轉型成為未來最大確定性,新能源領域將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投入,尤其是VC/PE等投資機構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面將大有可為。一方面,通過不斷探索最優的資源配置,追求環境、公平、社會等長期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持續創新,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共贏。
以坤元資產合作伙伴海優威新材料為例,作為國際與國內領先的光伏封裝膠膜制造商與供應商海,該公司憑借著掌握光伏封裝膠膜制備核心技術,在當下綠色消費趨勢以及行業景氣提升的背景下,營業收入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增長,在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均超10%,占據了全球光伏組件市場的主要份額。該公司也因此在2021年初成功登錄科創板,最終募集資金14.69億元,較原計劃多出7.47億,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于海優威新材料等新能源類公司的充分看好。據了解,其所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光伏膠產品的技術改造,這將進一步提升該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力。
華蓋資本創始人、總經理鹿炳輝此前出席恒昌《牛轉“錢”坤》高端直播對話欄目時也指出,在生產制造轉型升級過程中,環境壓力使綠色、可再生需求不斷提高,“雙碳”目標的實現更將對中國的經濟結構產生較大影響。光伏發電、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還需進一步提高,與之相配套的儲能技術也需要革命性的突破。此外,交通運輸領域的新能源汽車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恒昌宏觀經濟研究室強調,對于消費者而言,綠色消費應該是在充分了解消費活動的環境影響后,做出的理性且負責任的消費決定;對于投資者而言,將綠色消費要素納入相關投資決策,既有助于篩選具有長期價值的企業,也可以從外部施加壓力促使企業加快轉型步伐;對于相關企業而言,加快自身達成碳中和目標,則可以增強其社會影響力和對資本的吸引力。不管是對于消費者、投資者、還是企業,綠色消費、綠色轉型都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總而言之,促進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對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十分重大。如何達成《方案》中所制定的目標,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實現綠色可持續增長的長期議題,這需要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等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作為本土企業中的一份子,恒昌將借第三屆“客戶服務月”活動之際,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客戶提供創新、多元、優質的服務,并立足新經濟發展周期,聚焦新經濟業態,把握產業新航向,探索行業新趨勢,開啟變革與創新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