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簡稱“會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和合資管學習會議及相關精神后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始終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重要的一環,在新時期也將繼續承擔起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的重要使命。
所謂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會議指出,不同于以往的傳統“鐵公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加強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建設新一代超算、云計算、人工智能平臺、寬帶基礎網絡等設施,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
和合資管對相關文獻及報告進行進一步研究后發現,僅在新基建方面,“十四五”期間新基建的整體投資規模約27萬億元左右,而整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將數倍于此。結合新型基礎設施具有鮮明的技術經濟特點,需要建立與之發展相適應的新型政策支持體系。
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地,和合資管表示,目前在高科技領域,部分地區與產業機構已經提前開始布局相關產品和服務機制的研究與落實,引導資本有序參與相關的活動。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地,更多的社會資本將參與到現代化基礎設施領域建設中。
結合最新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不難發現,除了充分激發市場和民間的投資活力,要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明確監管規則等措施之外,如和合資產管理等專業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拓展及搭建更加豐富的資金投入渠道,根據不同基礎設施發展階段、投資規模、建設周期、盈利能力、帶動效應等特點,在財政資金引導的帶動作用之下,發展多種融資組合方式,參與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去。
最后回歸資本市場,和合資管認為,會議符合年初至今市場對基建投資的預期,不排除全年基建投資的增速靠近或突破10%的可能性。股市方面,“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利好的基建相關板塊;債市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會改善城投融資環境并利好轉型之下的城投及地產領域相關信用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