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升級,液晶屏幕的尺寸也越來越大,百吋巨幕也爭相出世,而100英寸的屏幕與98英寸僅兩英寸之差,但無論從銷量、市場占比還是到實際畫質體驗,反而沒有98英寸的好,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要先從液晶屏幕的生產流程和屏幕制造產線上來找原因,尤其是兩個重要的工序:面內設計與工藝制程。工藝制程是指切割設備及方式的精密程度,影響切割效率及成型質量;而面內設計則是指屏幕切割前,于玻璃基板內進行連線、電路等精密設計,是承接色彩顯示與分辨率刷新的基礎。
衡量面內設計是否優秀的評判指標一共有兩點-充電率和開口率,在這里我們先說充電率。
充電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對液晶分子通電的程度,由于液晶顯示屏的設計特性,是通過通電來控制液晶分子形成物理偏轉,偏轉角度直接決定最終顏色呈現的準確性。如果相對偏轉角度不到位,將會形成偏色;而偏轉到預想角度,所顯示的色彩準確性也會大大提高,色彩均勻性也會變得更好。
CK(時鐘線)數量是影響充電率高不高的核心因素之一,如果時鐘線的數量越多,液晶分子單位時間的充電速度就會越快,從而讓液晶分子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偏轉到合適的角度,色彩呈現就會更準確。
充電率之外,另一個衡量面內設計是否優秀的指標就是開口率。
開口率是指整個屏幕真正可以透光的面積占總面積的比率,換句話說,就是光能透過的有效區域的比例。在液晶屏中,當光線經由背光板發射出來時,并不是所有的光線都能穿過面板。因此有效的透光面積就只剩下圖中顯示的綠色區域,其他區域由于被這些走線等等遮擋住,是無法正確顯示到屏幕上形成畫面的。
所以開口率越高,透光率越高,其所顯示的亮度,對比度也就相對提升,并且由于透光率的提升,可以使用更低的能量達成顯示效果,相對來講也會變得更節能。
說完面內設計,下面再簡單說明下工藝制程:
目前液晶顯示屏具體的工藝制成實際差別不大,最為成熟的是生產98英寸的產線,目前總產線有11條生產線(華星光電4條,京東方7條);而生產100英寸屏幕的產線,產能相對分散,總產線為8條,總量上呈劣勢,且更多為非主流廠商的需求進行生產。
了解完屏幕生產流程及屏幕制造產線的原理后,我們就可以從98英寸和100英寸兩者具體的屏幕參數來進行對比了,而我們本篇討論的問題答案也就在其中。
在同等的4k分辨率下,98英寸的CK時鐘數要高過100英寸的,上面原理部分也解釋了,更高的CK時鐘數會讓充電速度更快,進而最終的色彩準確度、均勻性都有更好的控制;透光率即是上面提到的開口率,更高的透光率也會讓98英寸屏幕比100英寸屏幕帶來更多性能上的優勢。
BM是指屏幕有效顯示區域,98英寸的屏幕上左右等寬,BM區域更窄,畫面適應性也會更好。
以上的硬件和工藝部分的差異,最終都會體現在實際的參數和性能上,總結起來,98英寸相比100英寸主要有五大優勢:
第一:98英寸屏幕因走線設計更精妙,透光率高,靜態對比度就能達到6000:1,而100英寸只有5000:1;
第二:目前98吋電視色域在BT.709的標準下能夠做到157%,而100吋最多只能做到140%;
第三:98英寸屏幕可以做到144Hz,還能夠通過軟件倍增達到240Hz;100英寸電視刷新率目前只能做到120Hz;
第四:98英寸屏幕透光率可達6%,100英寸屏幕只有5.8%。98英寸色彩均勻性更好,因CK(時鐘線)數量更多,充電率更好,帶來更好的色彩均勻性;100英寸CK數量相對較少,色彩均勻性差;
第五:98英寸技術成熟,價格低易維護;而100英寸技術目前尚未完善,屬于非主流技術,發展趨勢并不明朗,后期配件更換等維護所求無門。
此外,從用戶角度來看,100英寸電視相比98英寸電視多出來的畫面尺寸基本就是邊框寬度,觀感上基本沒有差異,但卻要承受從對比度、色彩表現、刷新率、維修成本等全方位的差距,確實有些得不償失,對消費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為了那所謂的“2英寸的個性”去買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