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階段: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2、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平均產量均呈上升趨勢。
(資料圖片)
3、(2)第二階段: 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4、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呈上升趨勢,平均產量呈下降趨勢。
5、(3)第三階段: 邊際產量<0,邊際產量<平均產量。
6、特點:隨著投入要素的增加,總產量、平均產量均呈下降趨勢。
7、生產的三個階段是在假定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只有勞動投入可變的條件下,以勞動投入多少來 劃分的生產不同階段。
8、生產的三個階段是根據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來劃分的如圖所示:第一階段,平均產量遞增階段,即平均產量從0增加到平均產量最高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從原點到AP、MP曲線的交點,即勞動投入量由0到L3的區間。
9、第二階段,平均產量的遞減階段,邊際產量仍然大于0,所 以總產量仍然是遞增的,直到總的產量達到最高點。
10、這一階段是從AP、MP兩曲線的交點到MP曲線與橫軸的交點,即勞動投入量由L3到L4的區間。
11、第三階段,邊際產量為負,總的產量也是遞減的, 這一階段是MP曲線和橫軸的 交點以后的階段,即勞動投入量L4以后的區間。
12、擴展資料:生產三階段理論說明,在企業里,勞動力和資本之間應當始終保持合理的比例,不變要素量相對過多(第一階段)或可變要素量相對過多(第三階段),都會導致經濟效益的下降。
13、管理的有效性在于隨機制宜,適時創新。
14、這就提醒我們:投入與產出并不成正比。
15、2、投入要素之間必須保持合理比例關系。
16、3、管理決策必須面向整體、面向未來。
17、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生產三階段理論。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看了會喜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