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5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近年來,能夠精準對接老年人護理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質的養老輔具逐漸“走紅”。但我國的養老輔具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產品種類數量相對匱乏,同質化競爭嚴重,相關標準、技術、硬性檢測規定亦不完善,導致質量不佳、溢價高、功能雞肋等負面聲音層出不窮。
(資料圖片)
針對這些現象,近期,中消協委托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共同開展了養老輔助器具及適老化產品質量評價與消費監督項目。
據中消協介紹,此次養老輔助器具及適老化產品質量評價與消費監督項目主要針對市場上宣傳力度較大的9個養老輔具品類,分別是:移位機、電動輪椅、爬樓機、助行車、坐便助立器、移動馬桶、馬桶扶手、洗澡椅、翻身器等。項目按照不同價格區間隨機抽取了50款產品進行測評,并為有相關選購需求的消費者們整理出一份“產品選購要點”。
中消協報告截圖。
實際測評結論以及老年消費者的體驗感受也表明,在選擇和生產養老輔助器具及適老化產品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養老輔具并不是越貴越好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不要一味追求養老輔具“越貴越好”,產品的功能點也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要盲目輕信進口、代購產品就是唯一選擇。
產品實測結果顯示:一些價格較低的產品,反而在細節設計和功能設定上比價格昂貴的產品適老化水平更高(如助行車、移位機等)。
個別產品功能“雞肋”
中消協稱,有些養老輔具為了提高價格,會添加一些老年人用不到的“花哨”雞肋功能(如影音娛樂、藍牙功能等),且這類功能按鈕還會出現在主操控區,復雜的界面設計不僅影響產品的正常操作,還會造成使用上的安全隱患。
一些產品的實用性較差,容易導致老年消費者產生極大的生理不適感(如背抱式移位機、吊式移位機等);有些產品由于自身體積較大,需要占用更多的使用空間,加厚底腳對于家居或家具的硬性要求亦較高,小戶型家庭并不適合使用(如移位機、爬樓機等)。
另外,還有些產品可替代性強,只需簡單的輔具或人力輔助即可完成需求(如翻身器、移位機等)。
使用說明不全,安全警示不完善
中消協提到,個別產品由于設計簡單,產品實物并未附帶相應的使用說明書,需要消費者通過購物網站的商品詳情頁“自行領會”使用方法。
此外,一些產品在使用說明中未注明或強調使用禁忌及適用人群的身體情況等,若消費者不慎操作錯誤,很容易造成老人身體的二次損傷(如翻身器等)。
價格存在亂象,產品缺乏保障
中消協指出,養老輔具的實用性和價格并不能“劃等號”,不少養老輔具的產品標價與質量不相符,貨不對板、價格虛高、標價混亂比比皆是,一些普通的塑料制品售價高達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又或者同一款產品在不同的購物平臺價格差異巨大,在這方面,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例如,在此次隨機抽取購買測評樣機的過程中,在某電商平臺“久蒙家裝建材專營店”選購的一臺標價為5878.6元的洗澡椅,實際到貨的卻是只有百元品質的普通產品。(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