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四大工程項目中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的重大投資建設項目——汕頭國際紡織城,經過一年多的規劃與準備,于7月3日正式迎來了開工建設。該項目致力打造出全國紡織產業鏈最完整、紡織產品最優、專業市場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這一重大舉措吸引了全國紡織服裝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南方日報記者采訪多位行業專家,就汕頭國際紡織城開工建設分享見解,共同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如何走向集群化、高端化、現代化道路聚智獻策。
●南方日報記者謝嘉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
(資料圖片)
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汕頭國際紡織城開工建設,是繼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協會成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舉辦、紡織產業總部大廈開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汕頭市委、市政府推動和支持紡織服裝產業的又一重大舉措,標志著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開工儀式的現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如是說。在他看來,項目開工建設無疑會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帶來倍增加速的促進作用。
“我國已從紡織大國成為全球紡織強國。”夏令敏表示,紡織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自主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中國紡織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全球最大,年纖維加工總量超過全球的50%,紡織服裝國際貿易占全球1/3以上。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先進的產業技術、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高效快速的產業協同體系。
“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里,能夠如此大力度支持實體產業發展,汕頭的決心十分難得。”夏令敏認為,汕頭是創新發展熱土,近年來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在汕頭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快速崛起,成為汕頭首個產值突破千億的產業,也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版圖上的重要一塊。潮陽、潮南、澄海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星羅棋布、熠熠生輝,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內衣家居服之都,汕頭正向著世界級紡織服裝優質制造基地闊步邁進。汕頭國際紡織城正式開工,既體現社會市場的支持,也體現廣大汕頭紡織服裝企業家努力開拓市場新局面的堅定發展信心。
夏令敏進一步表示,該項目對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推動作用,需要建立在科學定位、精準招商、專業服務、創新運營等基本原則之上。同時,對于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下一步發展,夏令敏提出建議,產業未來在汕頭國際紡織城的帶動下,仍需要堅持在科技創新、品牌提升、綠色發展方面下功夫,提高數字化能力,加快人才培養。“這幾個方面是新時期紡織服裝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夏令敏說。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瞿靜:
創新設計的核心是培養人才
紡織服裝是汕頭最大的支柱產業,以家居服裝、針織內衣和工藝毛衫為主,擁有中國最大內衣家居服生產基地。“對于紡織服裝而言,創新設計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核心就是培養設計人才。”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瞿靜在采訪時表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充分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集群集聚力對整個產業的提升和推動作用。而汕頭國際紡織城的建設,有利于集中開展針織服裝設計的人才培訓,包括人才經驗交流、設計理念展現等。
“中國針織的服裝設計在整個紡織服裝設計領域內,是較為薄弱的環節。”瞿靜坦言,目前汕頭紡織服裝以中小企業為主,缺乏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核心導向作用不明顯。所以產業形態大、散、慢,品種為中低水平。她進一步闡述,當交通、物流和人才等都是分散型時,對設計人才培訓來說有巨大困難。針織面料、針織成衣,尤其是文胸立體打版的設計具有較高難度。只有把設計者、打版師和縫紉師“交織”在一起,才能呈現一件優秀的服裝作品。
汕頭基于汕頭國際紡織城,可引進更多優秀的國際設計團隊,與汕頭紡織服裝行業企業集中交換流行趨勢等方面的信息,開展設計人員集群培訓,將設計服務直接輸入給中小企業。同時,讓對產業有信心和愿意付出的設計人才被企業發現和聘用。這不僅為企業尋找流行趨勢方案提供便利,還為汕頭紡織服裝設計人才培訓提供更多方便。
今年3月,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主辦的“紅頭船杯”國際貼身衣物設計大賽在第二屆汕頭服博會上舉行,為行業挖掘設計新銳,為內衣、居家服產業的發展聚勢賦能,很好地帶動了產業從制造到時尚的跨越。“組織設計大賽并不容易,畢竟紡織服裝設計人才的培訓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持之以恒的過程,之后也會持續舉辦設計大賽。”瞿靜建議,汕頭在未來可以參考其他產業集群的大賽活動,根據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的設計主題做出不同的特色內容,從生產向時尚設計、品牌延伸。通過賽事結合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來構筑產業優勢,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國際紡織城為大賽活動提供了場所,為脫穎而出的選手提供了展示空間。我也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瞿靜說。
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常務副會長邵力世:
通過智能制造改變生產流程
汕頭國際紡織城作為汕頭紡織服裝“四大工程”中的重頭戲,致力打造集生產制造、產業服務、采購交易、智慧物流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和產業鏈樞紐。一直以來,縫制設備行業為紡織服裝行業下游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常務副會長邵力世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縫制設備企業正以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助力紡織服裝企業去應對新的挑戰,助力產業邁向數字化智能制造。
“當前服裝產業主要面臨的是小單快反、個性化的生產需求,需要企業對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掌握靈活,且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邵力世表示,縫制設備行業企業針對服裝產業的發展痛點和趨勢,研發出了更智能化、數字化的先進技術、設備、軟件,形成全智能體系的解決方案,打通了面輔料倉、裁剪、縫制、后整、成品包裝等多個工序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從而使整廠生產效率和人員精益管理上都能獲得大幅提升和進步。
今年年初,廣東省工信廳推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在邵力世看來,這對紡織服裝產業來說是一項利好政策,為汕頭實現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提出了具體目標。“汕頭近年來堅定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對紡織服裝產業也是大力支持。在潮博會上,我們看到汕頭對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非常關注和關心。”邵力世說,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宏觀環境中,汕頭紡織服裝產業智能制造轉型已具備良好的升級條件。
“未來汕頭國際紡織城正式投入運營后,將對產業資源整合、升級帶來更大的促進作用。”邵力世建議,汕頭紡織服裝企業要抓住機遇,改變傳統的代工模式,加強產品研發和設計創新,賦能品牌發展。企業要通過智能制造改變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并不斷開拓銷售渠道,融入時代的發展。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馬志輝:
速度之快規模之大讓人震撼
作為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馬志輝對于全國紡織產業與市場了解頗深,但他依然對汕頭紡織服裝產業感到了“兩個震撼”。
其一是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速度之快,讓人震撼。“我第一次到汕頭是兩年前,那時候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剛剛成立。”馬志輝回憶說,從協會成立到如今汕頭國際紡織城開工僅用了兩年時間。其間,汕頭還成功舉辦了兩屆潮汕服博會、兩季潮品中國行,皆是規模盛大、效果非凡的產業大型活動。短短兩年,汕頭紡織服裝的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其發展速度之快在國內乃至全世界都實屬罕見。
其二是汕頭國際紡織城的項目規模之大,讓人震撼。馬志輝告訴記者,汕頭國際紡織城總規劃用地面積5000畝,項目計劃總投資305億元,此等規模的園區建設在寸土寸金的東部地區其實并不多見。他進一步解釋,近30多年東部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產業如雨后春筍快速涌現,但同時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相對緊缺。而汕頭能在土地緊張的前提下拿出5000畝土地規劃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面積之大讓人感到震撼。
馬志輝認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速度之快、項目規模之大,歸根結底取決于汕頭堅持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錨定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決心,取決于汕頭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產業的信心,取決于汕頭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的強大執行力。
馬志輝還提到,包括汕頭在內的東部地區,產業在初期大多是自發式發展,沒有明確的產業規劃和園區規劃,也造就了當下各個村、鎮、街道紡織服裝企業、產業業態星羅棋布。伴隨著城市的發展,彼此之間的分散也造成了相互制約。而規劃5000畝土地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將為今后汕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產業發展空間條件,也為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制定的“中國潮·世界品”發展目標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不僅如此,馬志輝還指出,《廣東省服裝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在包括粵東地區在內的3個重點區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汕頭國際服裝城的順利建設與優質運營會對粵東地區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為粵東作為產業發展先行地區注入新活力,為廣東服裝產業的國內領導地位增加新砝碼。同時,伴隨著清遠廣清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園的建設,以及深圳東莞惠州地區、廣州佛山中山區塊的產業發達地區競爭優勢的持續提升,廣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將會進一步形成,全球服裝供應鏈協同核心樞紐的戰略地位必將加速顯現。
紹興潮汕商會常務副會長李純宜:
分工協作和互學互鑒必不可少
紹興柯橋是中國紡織生產能力最大的產業集群基地,紡織產能約占全國三分之一,產值超2000億元。作為紹興潮汕商會常務副會長,李純宜告訴記者,柯橋與汕頭在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合作關系。柯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原料供應基地,與全國近1/2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其中就包括汕頭。柯橋一直是汕頭家紡面料的直接采購地。
李純宜提到,柯橋有許多潮汕人開設工廠,經過多年打拼已經在柯橋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影響力。這些潮汕鄉親作為連接兩地產業的橋梁,一直致力于促進兩地產業的交流進步。汕頭國際紡織城項目建成后,將會加快培育和促進汕頭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形成汕頭在粵東地區服裝產業上的主導地位,提升汕頭服裝產業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并且有利于帶動潮汕籍服裝行業企業家產業回歸和報效家鄉。更進一步來講,汕頭國際紡織城對于整個粵東的制造業提升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實現全國“一盤棋”的大局面,提高中國制造業大國、強國的地位。
作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群,紹興柯橋擁有化纖、印染、面料、服裝、家紡等完整的紡織產業鏈,銷售網絡遍布192個國家和地區。李純宜指出,柯橋之所以能成就如今的產業龍頭地位,原因在于當地政府一直致力于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對外來經營者有包容性和親和力。同時,產業戰略具有長遠規劃,注重培養行業整體產業鏈和對產業的宣傳推廣。李純宜認為,紹興柯橋的做法經驗值得汕頭學習借鑒,他希望兩地政府或者行業協會可以多多開展互動考察、學習交流和產業對接的活動,加快兩地產業發展。
當前,紡織服裝作為傳統產業面臨重重挑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據了解,柯橋紡織目前向微笑曲線兩個高端延伸,上游轉向化纖、FDY、PTA等原材料,下游轉向創意設計、服裝業等,汕頭紡織服裝產業或許能從中收獲轉型經驗。李純宜向記者說明,原材料研發與創意設計是紡織服裝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兩個部分,產業重心轉變有利于加快柯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穩固現有的龍頭市場地位,進而布局提升對服裝全產業鏈的影響力和掌控力。
福建長樂華宇針紡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國興:
依托平臺加強產業集群合作
“我非常看好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前景。”汕頭國際紡織城項目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國內眾多企業的熱烈響應,福建長樂華宇針紡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其總經理林國興談及汕頭國際紡織城,不由得贊嘆有加。作為長樂花邊集群的企業代表,林國興看見紡織服裝在汕頭的發展潛力和專業市場的輻射影響力,在開工儀式當天便上臺簽約入駐協議。
林國興認為,汕頭紡織服裝產能規模龐大、產業特色鮮明、政府強力支持,與福建長樂花邊集群向來有深度合作。汕頭國際紡織城的開工建設有利于推動汕頭產業集群的集中發展,極大降低兩地企業的運輸和溝通成本,也為企業相互交流對接提供了更高標準的平臺。他提到,長樂華宇針紡與汕頭企業合作了20多年,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合作體系,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以產業集群為主的合作平臺,而汕頭國際紡織城的開工建設正是回應了他們的這種需求。“依托汕頭國際紡織城,將提高上游的產品展現量,便于企業更好拓展市場和渠道。”林國興說。
據了解,長樂花邊集群是汕頭內衣產業的上游緊密合作集群之一。隨著針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花邊市場需求的擴大,我國花邊行業發展迅速,規模已經占到世界的60%以上。長樂花邊產業已經從單一的代加工生產,到如今的集設計、生產、印染、加工于一體全產業鏈覆蓋,產品檔次及附加值不斷提高。
林國興表示,內衣花邊作為一種時尚產品,對產品的美觀及檔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作為裝飾品的需求依然很大并且一直存在。汕頭作為全國內衣行業的核心產地和領導者,擁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和設計開發能力,甚至對周邊形成強有力的虹吸效應。長樂花邊集群可依托汕頭內衣產業與產業集群的優勢與配套,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帶動長樂花邊產業發展,同時,為雙方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提供極佳的平臺。
“在設計方面,汕頭可以借鑒長樂花邊集群,一方面加深對流行趨勢變化本質上的認識,建立可持續深入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清晰企業自身產品風格,強化與客戶的溝通,準確應用流行趨勢資訊,共同研究開發。”林國興提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