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白居易的一首《消暑》,正是修煉的最高境界"心靜自然涼"。 面對暑熱,只要端坐在院子里即可。即使眼前沒有多余的東西,窗子自有清風吹來。散去熱氣全靠心中安靜,涼風生起因為室內空蕩。這時身心可得到自我保護,超越了普通人的納涼感。
小暑已至,俗話說: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雖然小暑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很多地方的人們已能感受到高溫的威力,接下來的三伏天一定要注意解熱。 那么在酷熱的夏季,怎么找到生活中的愜意,來看古代詩人怎么過夏天。 《詠廿四氣詩·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這首節氣詩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隨著小暑的到來,熱風撲面;大雨來臨之際,竹子在風中喧鬧,雷聲中山色灰暗;一場場雨下來,門窗上有了潮濕的青靄,臺階上長有綠苔;鷹感肅殺之氣將至,開始練習搏擊長空;蟋蟀羽翼開始長成,居穴之壁。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小暑時節的心情和景象。他不像谷永那樣辭官不歸,也不去拜訪王侯高官,二是醉心自然,欣賞遠山美景。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這是唐代詩人獨孤及的一首小暑贈友詩。 小暑時節,石竹花開得正艷。詩人有感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引起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夏夜追涼》 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全詩僅僅四句,生動地勾勒出詩人在夏天夜晚,出門乘涼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以及這一份夏夜的愜意。
《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其二)》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時節,詩人正和友人烹茶,在這個天炎暑熱的時節,一碗淡茶,兩相對坐。即使在如此炎熱的天氣,詩人也覺得十分宜人,別是一番滋味。
生活的愜意無處不在,夏季雖熱,一片云,一陣風,一場雨,一只蟬……無數美好藏匿于我們身邊,一草一木,一書一畫,一茶一飯,處處是詩意的生活,是化解暑熱的神奇清涼補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