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魚哥
編輯|比奇堡
(相關資料圖)
達爾文在《人類的起源》一書中提到:
人類的生存和延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與合作行為密切相關。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合作是一種基本的人際關系。 積極的合作可以使個體和他人達到雙贏,人際中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提升自己,并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
合作在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方面處于重要位置。 作為一種親社會行為品質,合作已然成為青少年社會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行為的實證研究中,常采用社會困境范式,如 囚徒困境、最后通牒、公共物品范式 等。
利用這些范式的相關研究發現:青少年的合作行為總體基本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具體表現為 合作意識淡薄、合作能力不強以及低水平的合作意愿 這幾個方面。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合作行為也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
基于這樣的社會現狀,不斷發掘其影響因素并探索有益于合作的因素尤為重要。
青少年的合作意愿與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認知情感人格系統理論,個體的合作行為不僅受其穩定人格特質的影響,還受個體對合作情景認知、情感等因素的影響。
在認知維度,合作對象的面孔因素蘊含著豐富的線索信息,在初次交往時,人們會根據對方的面孔進行特質推斷,進而影響隨后的人際互動。
根據面孔社會知覺二維模型,面孔可信度和面孔支配度是個體知覺他人面孔的兩個基本維度,能夠預測個體的趨避反應傾向。
面孔可信度影響決策行為已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例如,人們對面孔可信的人會投資更多并且表現出更高的助人行為,但面孔支配度還缺少相關研究。
合作主體的人格特質對合作行為有調節作用,如親社會者比親自我者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
新近研究表明, 個體特質也會調節面孔知覺與行為之間的關系。
但目前尚沒有研究綜合考察合作主體人格特質及其面孔認知對合作行為的影響。
研究基于CAPS理論,將人格特質與社會認知因素綜合,根據面孔社會知覺二維模型和大五人格理論,系統探究社會線索和人格因素對青少年合作行為的影響。
一、面孔社會知覺的理論及模型
在人類的初始交往中,面孔是十分豐富的社會信息源。
作為社會交往中最豐富、最強大的工具之一,面孔除了能夠使人們推斷出身份、性別、年齡、種族和情緒狀態,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據面孔做出多種特質推測。
大量研究表明,基于面孔的物理特征可以推斷面孔所有者的內在特質,即使這些推斷并不一定準確,但卻對社會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人們會根據陌生人的面孔線索迅速地對其人格特質進行主觀推斷而形成第一印象。面孔特質是借由面孔展現出的個體特征,比如吸引力、親和度、可信度、控制感等。
人們通過面孔會對他人產生基本認知,根據這些評價來推斷特定的行為或互動意圖,進而決定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面孔的社會化特征被凸顯,或者說面孔已成為個體社會交際的一部分。
面孔社會知覺指知覺者基于面孔所有者的面孔相關信息對面孔所有者的人格特質等進行感知、推斷的過程。
面孔作為一種社會知覺因素,目前研究者們已開發出兩種模型:
面孔社會知覺二維模型和面孔社會知覺三維模型 ,影響最廣泛的是由Oosterhof和Todorov提出的面孔社會知覺內容的可信度和支配度兩維度模型。
這兩個維度能夠代表對面孔的整體判斷,是對陌生人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具體來說, 人們會從多個特征維度來評價一張面孔,但這些評價高度相關。
情緒穩定性與可信度的相關系數為0.83,吸引力與可信度的相關系數為0.75,攻擊性與可信度的相關系數為-0.76。
這些強相關性表明,基于面孔的社會評價可能是通過一種整合機制來表現的。
Oosterhof和Todorov從情緒中性面孔識別自發推斷出來的特征,收集這些特征維度上的判斷,之后將這些判斷進行主成分分析。
最終發現了面孔評價的兩個基本維度,將其命名為“可信度”和“支配度”。這兩者都與威脅感知有關。
可信度維度是指基于情感泛化而產生的幫助或傷害的感知意向。通過面部感知可信度可以幫助人們判斷是接近還是逃避他人。
支配度維度是指個體感知到的進行有益或有害行為的能力,基于對身體能力、成熟度和男子氣概的判斷。
Sutherland等人在2013年提出了面孔社會知覺三維模型,認為 吸引力和可信度是獨立的維度。
研究者使被試對1000張面孔的不同維度進行評分,通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三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復制了可信度維度,在可接近性、可信度和微笑程度方面有很高的權重,將這個因素命名為“可接近性”。
第二個因素是新穎的,它對年齡有很高的正向負荷,對吸引力、健康和娃娃臉有很高的負向負荷,其被命名為“年輕吸引力”。
第三個因素也復制了之前的支配度因素,與支配度、性別二態性和年齡有關,自信和智慧在這個因素上也占很大比重。
面孔可信度和吸引力有較高的相關性,同時也有所區別,與相似表達特征相關的面部特征主要影響可信度維度,而與年齡相關的特征主要影響吸引力維度。
此外,吸引力和可信度的感知可能為不同目的而進行的不同過程,面孔吸引力是擇偶的一個重要指標,而面孔可信度是同伴選擇的一個重要指標。
另外,由于吸引力維度通常和年齡高度相關,當控制了年齡之后,吸引力維度的獨立作用會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選取了面孔社會知覺中的兩個維度:面孔可信度和支配度,并采用統一年齡段的面孔展開相關研究。
二、面孔社會知覺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面孔可信度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面孔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面孔特質,是指通過他人的面孔信息進而對此人的可信程度做出的一種主觀評估,個體會基于此產生接近或回避的基本反應。
國內外不少學者對面孔可信度開展了豐富的研究。有研究認為,可信度判斷可能是對情緒表達特征的過度概括,即 中性面孔與微笑或憤怒表情的相似性。
當中性面孔與微笑表情類似時會被評為值得信任,而與憤怒表情類似時會被評為不值得信任。此外,在社會交往中,對陌生人的面孔可信度推斷會自發、迅速的產生。
有研究者發現人們只需要100毫秒就能對一張陌生面孔的可信程度作出判斷,并且對自己判斷結果的信心會隨時間的增長而增強。
這些研究在多次重復后,最終發現在面孔呈現34ms內就可以無意識啟動面孔可信度的評價。
面孔可信度在人際交往的不同領域中對個體的行為產生著重要影響。
首先, 面孔可信度影響個體的投資行為。 研究者經常使用信任游戲來模擬投資行為。從國外研究來看,Sanfey等人采用行為實驗初步證實了面孔可信度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即被試對面孔可信度較高的伙伴投資金額更高,相反,對認為面孔不可信的合作伙伴給以較低的投資。說明面孔可信度是影響個體行為選擇的重要社會線索。
之后Stirrat和Perrett通過信任游戲得出了相同的結果,表明 人們對面孔可信的人會產生更多合作行為。
其他關于經濟決策的研究中,也證實了對可信面孔投資更多。總的來說,在投資決策中,可信面孔獲得的投資更高。
有證據表明在真實投資中也發生同樣結果,研究者通過搜集1770名企業家的照片,與他們的項目眾籌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長相可信的企業家獲得的投資金額更高,支持者也更多。
在同等外部條件下,面孔可信度越高的借款人成功借款的幾率越高,且借款額也越高。
此外, 在預測社會投票選舉時,可信面孔被選為政治候選人的比例要高。
很多人際交往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如人們更愿意與那些面孔看起來可信的人進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
然而,人們也可能會因為面孔的視覺外觀產生偏見,影響到個人和社會的福祉。
例如,Jaeger等人虛構了10個法庭小額索賠案件,在所有案件中,有一半的原告面孔可信度較高,而被告面孔可信度較低,而另一半的角色則相反。
被試進行判決,對結果分析發現 面孔可信度較低的被告比面孔可信度較高的被告被判有罪的比例大 ;在有罪判決中,面孔可信度低的被告的索賠金額更多。
在真實的司法判決中面孔可信度的影響也被證實,研究者通過分析佛羅里達州的犯罪記錄數據庫中742名罪犯的照片發現被判死刑的罪犯的面孔可信度低于被判無期徒刑的罪犯。
面孔可信度可以預測罪犯的實際量刑結果。
國內學者就面孔可信度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也開展了相關研究,有研究者在兩輪TG游戲中綜合探討了面孔可信度與行為可信度對投資行為的影響。
結果表明,在第一輪中,當被試需要做出是否返回的決定時,與低可信面孔相比,被試在高可信面孔條件下返回的比例明顯要高的多。
而在第二輪中,不論第一輪對方是否選擇返回,被試對面孔可信度高的對方做出繼續投資行為的比例都顯著高于對面孔可信度低的對方。
而且在對方兩輪的所有返回情況中,被試對高面孔可信度的對方的返回比例都更高。這進一步表明了面孔可信度的重要影響。
馮淑丹從公平感知的角度出發,采用最后通牒的研究范式對面孔可信度及決策行為進行了探討,發現 個體在決策時對可信面孔采用時間更短,接受行為更多。
王秀娟等人通過創設資助情境,探討面孔可信度在助人行為中的影響。
結果表明: 被試對高面孔可信度求助者表現的助人意愿顯著高于對低面孔可信度求助者的助人意愿,在捐助金額上亦是如此。
另外,有研究者以網約車場景來考察面孔可信度對女性信任判斷的影響。
得出面孔可信度主效應顯著的結果,被試乘坐網約車時,對高面孔可信度的司機的乘車意愿顯著高于對低面孔可信度的司機的乘車意愿。
綜上所述, 面孔可信度作為一種社會知覺因素,的確會對社會交往產生十分廣泛的影響。
面孔可信度的判斷對于個體的接近行為或回避行為相當重要,人們普遍更愿意接近面孔可信度較高的個體,與其發生更多的合作,而對面孔可信度較低的人則產生更多的回避行為。
反過來,面孔可信度也可以預測他人的接近程度。
三、面孔支配度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具有支配度特質的面孔一般看起來比較男性化和成熟。支配度也與能力相關,研究表明,企業中看起來有能力和支配度的CEO會更成功的被公司聘用,并獲得更高的薪水。
面孔支配度也可以預測軍隊內部的職業成功。
Olivola等人最近的研究表明, 人們認為政治領導人往往看起來有能力,軍事領導人往往看起來男性化、成熟和“冷漠”,這三種特征都與被感知的支配度相關。
當面孔偏向于男性化時顯示出強勢,因此面孔支配度越強的面孔看起來就越強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