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開講#
零零三 劉發的發
唐姬給漢景帝劉啟生下的這個兒子,叫劉發。現在,我們先來說說劉發的命運。
(資料圖)
漢景帝劉啟有十四個兒子,比較有名的兒子,像后來的漢武帝劉徹,我們都知道,還有劉備掛靠的中山靖王劉勝,也是劉啟的兒子。對劉啟來說,劉發只是兒子的十四分之一,由于他的出生太意外,母親身份太低微,所以別的兒子太子的太子,封王的封王,這個兒子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想著趕緊打發,打發得越遠越好。
要不,怎么叫劉發呢。
長沙王生, (景帝) 乃發寤己之繆幸唐姬。
《漢書》卷五十二《長沙定王發傳》注:引張晏解釋
劉發的名字,是漢景帝取的。“ 發寤”的意思就是“醒悟”,劉發這個名字,漢景帝的意思是對自己荒謬的醒悟、反省。漢景帝雖然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從這件事上,我們也能看出他虛偽的一面,找別的女人是“臨幸”,找“唐姬”屬于“繆幸”,生了兒子還“醒悟”。劉啟,你要醒悟什么啊?少喝酒,多吃菜,認清女人再恩愛。
所以說,劉發從生下來,漢景帝就想著趕緊打發。以小人之心度皇帝之腹,打發了劉發,漢景帝就可以少吃菜,多喝酒,別管是誰都下手。
我在開玩笑,漢景帝其實是一個我很喜歡的皇帝,他非要把劉發變成劉打發,這件事,擰巴得很可愛。
不過,從表面上,漢景帝就是再不喜歡劉發,也不能說那十三個兒子都封王,這一個兒子直接泡福爾馬林里邊,當標本。他必須一碗水端平。所以,公元前155年,劉啟把劉發封為長沙王,又稱長沙定王。
劉發,一下就被漢景帝打發到了長沙。
有人說了,長沙王有什么不好呢?長沙多好啊,金沙江畔,橘子洲頭,超級女生,快樂男生。多熱鬧啊。那時候的長沙可不是現在的長沙,當時的長沙是標準的荒蠻之地。《史記》上說,劉啟這么做的原因,根本上還是因為,劉發的母親身份低微,不受寵愛,所以,劉啟對劉發不看好。對于皇帝來說,看待自己的兒子,絕不會以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眼光,因為他們認為,“其父”全都是世界上最牛的人,其子如何,看其母就估計個大概。
呸!除了武則天,皇帝都是臭男人。
以其母微,無寵,故王卑濕貧國。
《史記》
劉發被封到了長沙這么一個“卑濕貧國”為王。“卑濕”就是地勢低下潮濕,說明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合人類居住。司馬遷說:“江南卑濕,丈夫早夭”。活不太大年紀,人生四十古來稀。
長沙不光“卑濕”,還是“貧國”。顧名思義,就是說經濟不發達。《漢書》記載當時長沙人口“乃在二萬五千戶耳”。相當于北京市2009年經濟適用房的數量。所以說,當時的長沙既不經濟,也不實用,而是名副其實的“南大荒”。
劉發也沒辦法,他就是一塊磚,父皇想往哪搬往哪搬。長沙定王就定王吧,帶著不怕“早夭”勇氣,劉發就被漢景帝給定到了長沙,在那里慢慢發展,雖然聽起來自個也是王,從繁華的長安,到“卑濕”的長沙,那種反差的感覺,就像知青去農村插隊一樣。你想啊,離別從來不把自己當回事的父親,離別后宮里不受寵幸的母親,仿佛詩人食指的那首詩“胸口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母親綴扣子的針刺痛了心胸。”那也得去,只能“相信未來”吧。
劉發這一去,就是十三年,十三年過后,奇跡來了。又一件小事,轉變了劉發的命運。成為劉發生命中一次大的轉折,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公元前142年,漢景帝過壽,召集各路諸侯王來朝,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酒會,十四個兒子從四面八方趕來,歡聚在長安。
這樣一個規模空前的盛會,一定要搞出些新項目來才好。光喝酒有啥意思?再說,劉啟的酒量應該不敢恭維,這一點平常他可能自個不太注意,可一見到劉發,馬上就注意了。
在酒會上,劉啟讓自己的兒子們表演節目助興。表演什么節目呢?肯定是最流行的,最被全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舞蹈。
我們知道,漢代人擅長舞蹈。很多著名的舞蹈家都出自漢代,比如說后來漢成帝寵愛的趙飛燕,“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輕的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這能耐,直接跳成“八音盒”。還有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都是舞林高手。那時候不僅是女人,男性人歌善舞者也很多,現代人舞蹈中的“馬步”“弓箭步”,都是從那時的男性舞蹈中的動作演變來的。
有這樣一種舞蹈傳統,劉啟的兒子們應該跳得都不錯。充分展現了不同的地方風情。劉啟的祝壽酒會一下子變成了舞林大會。
輪到長沙王劉發上場了。這個舞林大會馬上就出現了一點不和諧的因素。
劉發很緊張地上來,做出了一個四肢不協調的人才會做出的舞蹈動作——“張袖小舉手”,
景帝后二年,諸王來朝,有詔更前稱壽歌舞。定王但張袖小舉手。左右笑其拙。
《史記》
劉發用手舉袖口,似抬非抬,縮手縮腳,別別扭扭,畏畏縮縮。大家笑壞了:“劉發,你這是跳舞,還是抽風?”當時沒法錄視頻,要不劉發這段傳網上,肯定有不少點擊率。
上怪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帝以武陵、 零陵、桂陽屬焉。” 《史記》
漢景帝也生氣了,叫停。我們想想,壽宴上這么跳,也不吉利。沒有一點臺風,感覺像中風。
劉發開口說話了,說的從容巧妙:“兒臣的長沙國地域狹小局促,不能回旋。”是啊,人家的地方太小了,根本沒有跳舞的場地,沒法跳,伸不開胳膊伸不開腿,就只能練習到這個水平。
漢景帝聽劉發這么一說,倒是笑了,心有悔意。自己當初真的是有點偏心了,對這個兒子確少關愛。母親地位低,就給人那么個破地方呆著,十三年了,人家都啥也沒說,今天通過跳舞,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這一點,很難得。
漢景帝一高興,就給劉發又劃了武陵、零陵、桂陽三個郡,好好練去吧,從此,劉發將自己的屬地從一個“卑濕貧國”變得幅員千里。
劉發從劉打發一下子成了劉大發。
我們琢磨琢磨,為自己爭取利益,方式是多么重要。同樣的要求,方式不同,結果可能就不同。劉發要是上來就管他爹要地皮,漢景帝能給嗎?心想你怎么這么不知足啊?我把國家全給你算了。就是給了劉發地皮,漢景帝心里也不舒服啊,憑什么給你啊?你地方小,就給你?你的地方大了,就會出現比你的地方小的王,都找我要,我怎么分呢?
劉發方式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先示弱,弱到了讓人取笑的程度,然后說自己弱的原因,做的很機智,說的很幽默,讓漢景帝的給成為了主動,而不是自己主動要,讓漢景帝被動去給。
曾經的劉打發,變成了劉大發,還是因為他有辦法。
其實,在劉發的后輩中,也有人具備劉發的這種基因遺傳式的本領,這個人就是劉秀。
現在的問題是,劉發有這么大的家業,又貴為一國之王,既然劉秀真是劉發的后人,但怎么到劉秀那里,就成了一個放牛娃了呢?
這里我們要先說一下漢代的分封制。
漢代的分封制,又叫封國制。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比如說,漢景帝劉啟封劉發為長沙王,就屬于封國,封得是王國。皇帝把天下像切西瓜一樣,分給各個王,你一塊,我一塊,各個王國的王位由長子世襲。管理起來省事,但弊端也很明顯,下面的國強了,就喜歡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們都知道,漢景帝的時候,曾經鬧騰過七國之亂。于是,漢武帝采取了一個新的辦法,叫做推恩令。把王國分為侯國,讓各個王的后人分別成為侯國的列侯,過去是由長子一個人世襲王位,現在有幾個兒子,分給幾個兒子,把“恩”推下去,這樣一來,西瓜就越切越小,王國就縮小了,朝廷直轄土地就擴大了。
因為“削藩”是一個敏感詞匯,下面的王都知道,是減法,漢武帝在名義上沒有進行任何的“削藩”,卻起到了比“削藩”還好的效果。不玩減法,玩除法,玩開方,漢武帝不光是個有作為的皇帝,還是一個數學家,知道除法比減法還好使,一代開一次方。
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
《漢書》
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大國也頂多是十幾個城市,小的王侯,也就管十余里。這樣一來,漢室子弟往后的發展可能爺爺是省長,孫子就變成鄉長了。
好比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他的家業傳到兒子那里,就一下被分成了一百二十多份。
長沙王劉發的兒女也不少,光史料上記錄的,就有十幾個,組一個足球隊富裕。家業再大,不夠這么個發的。所以,劉發的家業傳到劉秀這里,越發越沒什么可發的了。
劉發(長沙定王)——劉買(舂陵節侯)
劉發的第十三個兒子,叫劉買,被封為舂陵節侯。侯比王降了一級,劉大發變成了劉買猴了。
劉買(舂陵節侯)——劉外(郁林太守)
劉買猴的小兒子,叫劉外,官最大當到太守,不再享有王侯待遇了。有個太守干干,劉外就別見外了,守著太守這個官職吧,再往下,更不行。
劉外(郁林太守)——劉回(巨鹿都尉)
劉外的兒子叫劉回,最高任職是都尉,比太守官又降了。
劉回(巨鹿都尉)——劉欽(南頓令)
劉回的兒子叫劉欽,南頓令,從都尉傳到了令。根據《漢書》上面記載,令是大縣的一把手,管個一萬來戶人家,年薪大概在六百石到一千石之間。縣太爺按說日子也能過得不錯,大富大貴沒有,衣食住行的不缺,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惜,好景不長……公元3年,劉欽就死了,留下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最小的兒子就是劉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