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6月15日發布《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旨在深入貫徹制造強國戰略,發揮制造業對全市經濟發展和創新轉型的基礎支撐作用,率先探索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夯實,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
——高端制造引領功能大幅提升。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5%,工業勞動生產率超過50萬元/人,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達1.8萬億元。
(相關資料圖)
——自主創新策源水平顯著增強。一批關鍵領域實現攻關突破,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提高,重點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2.5%以上。
——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成效明顯。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80%以上,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力爭達360臺/萬人,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整體提升。形成以領航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的梯隊成長體系,卓越制造企業群體不斷發展壯大。
《行動計劃》指出,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制訂新一輪三大先導產業發展方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集成電路關鍵環節研發攻關,推動下一代技術創新融合發展。布局生物醫藥基因和細胞治療、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建設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臺、產醫融合創新基地。瞄準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構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領域發展產業生態,建設國際算法創新基地,加快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鞏固提升重點優勢產業。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在民用航空、高端船舶、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千億級產業,積極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升電子信息產業能級,建設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等領域重大項目和創新平臺。發展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生命健康新產業。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爆款產品,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動大飛機、航空發動機、LNG船、大型郵輪等產業加快發展,建設全球動力之城。
《行動計劃》指出,布局新賽道和未來產業。落實“四個新賽道”“五大未來產業”行動方案,發展區塊鏈、Web3.0等數字新經濟,推動元宇宙重大應用,布局碳捕集利用、“氨-氫”、高效儲能等綠色低碳領域,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虛擬顯示等終端品牌;加速布局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建設張江、臨港、大零號灣等未來產業先導區。
《行動計劃》指出,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推動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快機器人應用、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連接,實現4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面向工業場景加快部署5G專網、千兆光網、算力平臺等,實現重點工業企業和園區“雙千兆”網絡全覆蓋,建設民用航空等領域工業5G專網。用好“算力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購買算力服務。
《行動計劃》指出,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賦能。實施“工賦上?!毙袆佑媱?,打造30個行業性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培育3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梯度培育40家“工賦鏈主”企業,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組團式服務。加快工業元宇宙創新應用,建設民用航空、時尚消費品等領域工業元宇宙平臺。
《行動計劃》指出,健全綠色制造體系。構建綠色制造標準體系,開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評價和示范,創建150家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和15家“零碳”示范單位,形成10條具有代表性的綠色供應鏈,培育10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對標國際標準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持續開展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行動計劃》指出,壯大科技型企業隊伍。加快引進培育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科技型企業,滾動培育50家左右制造業“獨角獸”企業、100家左右“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家。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推動本市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超過100家。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