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公安局的,你的銀行卡涉嫌‘洗黑錢’”“你名下的手機卡發送大量騷擾信息”“你名下護照在某地出現非法入境記錄”“這是你的通緝令、拘捕令”“不要泄密,按我說的去做”……
接到這樣的電話,你是否驚慌失措?近年來,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套路層出不窮,核心就是通過恐嚇讓你往騙子的“安全賬戶”中打錢。
(資料圖片)
案例1
“假警察”謊稱群眾“洗黑錢”真民警上門勸阻止損
假警察:“您好,你的銀行卡因涉及‘洗黑錢’,需要你提供相關個人信息……”
真警察:“您好,我是經開公安分局龍頭鋪派出所社區民警游進清,我所接到上級公安機關電詐高危預警指令,你正在遭受電信詐騙……”
這是一段真警察和假警察與群眾的真實對話,事情就發生在龍頭鋪派出所轄區,民警成功上門勸阻一起冒充公檢法的電信網絡詐騙,及時為群眾止損7萬余元。
7月5日,龍頭鋪派出所接到電詐高危預警信息稱,轄區群眾陳女士疑似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拒絕接聽公安機關撥打的電話。民警游進清立即聯系社區干部,第一時間趕往陳女士家中。
看到突然上門的民警,陳女士嚇了一跳。原來,就在一個小時之前,陳女士接到一名自稱是公安局工作人員的男子電話稱,她因銀行卡涉及“洗黑錢”,需要將涉案金額轉入安全賬戶,否則將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起初陳女士不信,可對方說得有板有眼,還提供了制服照片及工作證明。對方抓住陳女士想要證明清白的心理,誘導其按要求提供卡號、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還特別提示陳女士不要接聽任何電話,否則“銷案措施”將前功盡棄。陳女士被對方唬住,就出現上述公安機關多次撥打預警電話無人接聽的情形。
民警游進清先是安慰受驚的陳女士,然后遵照“四查看、三詢問、二安裝、一宣講”的工作要求,給陳女士宣講了多種電信詐騙情形、可能造成的損失等情況,強調公安機關絕不存在電話辦案、要求轉賬等類似情形。陳女士如夢初醒,馬上按照民警要求,停止發送驗證碼,成功保住了卡內的7萬余元。
隨后,陳女士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并對民警連聲道謝。
案例2
店主接聽“公安”電話失聯 警民苦苦搜尋保住61萬元
“感謝公安民警的及時勸阻,我銀行卡里的61萬元才沒有被騙走,我們商場的其他商戶也因此提高了防詐騙意識”。對于發生在1年多前的這一樁往事,蘆淞區七星潮流購物廣場的服裝店店主馬小姐依然記憶猶新。
去年4月的一個下午,馬小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鄭州公安,聲稱馬小姐的個人信息涉及柬埔寨的一起電信詐騙。隨后,馬小姐發了一條短信給自己的朋友簡要告知此事,拿著銀行卡在商場里消失了。
發現形勢不妙,馬小姐的朋友立即向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求助。經過多方努力,晚上7時30分,派出所民警和商場工作人員終于在商場三樓一間空屋內,找到正在手機上操作銀行卡的馬小姐,及時進行勸阻,并立即聯系銀行凍結了馬小姐的銀行卡。
隨后,反詐民警再次向馬小姐講解了電信網絡詐騙的慣用手法和伎倆,并叮囑馬小姐向身邊更多的人宣傳反詐知識。反詐中心立即編輯一條“預警信息”轉發至七星購物廣場商戶群,并倡議商場管理人員積極轉發,做到宣傳無死角,全面筑牢預防電信網絡詐騙防火墻。
案例3
冒充公檢法詐騙有劇本
步步驚心只為騙你錢
據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介紹,根據冒充公檢法詐騙劇本的要求,騙子在電話中要環環入戲、聲情并茂,通過“四步走”誘騙他人入局。
第一步:騙取信任。騙子通過網絡購買受害人的身份證號、住址等隱私信息,以此取得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同時,通過改號軟件將來電號碼顯示為辦案部門電話。
第二步:震懾。騙子會通過嚴肅謹慎的語氣,強勢震懾并從思想上控制受害人。
第三步:恐嚇。騙子讓受害人徹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個重大案件,隨時可能被逮捕。為了增強恐嚇效果,騙子可能會通過虛假政法機關官網或網絡傳真讓受害人收到一份通緝令。
第四步:遙控轉賬。騙子聲稱要進行資金調查,要求受害人把卡內的資金轉到指定賬戶,或者將所有資金匯集到一張銀行卡,再通過騙取該銀行卡的密碼、驗證碼、網銀等信息將卡內資金轉走。
簡而言之,詐騙分子就是利用百姓對法律的敬畏心理和對公檢法辦案流程、法律文書的不熟悉,從而渾水摸魚、借機行騙。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醒家人尤其是老年人,讓他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實際上,只要大家牢記三點,就能有效防范冒充公檢法詐騙:公檢法機關是不會通過電話辦案的;公檢法機關是沒有安全賬戶的;“96110”是反詐專線,大家懷疑自己被騙的時候都可以撥打“96110”來尋求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