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北京市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和高質量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北京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00家。
《措施》提出,要推動集約集聚發展。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企業申請智能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最高3000萬元的獎勵。定期開展企業“上云上平臺”業務培訓和供需對接活動。每年遴選不少于30家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加快“專精特新”集聚發展。要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特色園區;鼓勵北京市各區給予服務平臺房租減免、運行補助等支持,對遷入本市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完善重點產業鏈配套。圍繞龍頭企業薄弱環節,組織企業開展揭榜攻關和樣機研發,根據項目投入給予最高5000萬元支持。按產業鏈梳理“專精特新”企業,支持“小巨人”企業圍繞產業鏈布局開展并購重組,吸引上下游企業在京落地。
《措施》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融資支持力度,護航“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措施》提出,要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專精特新貸”,滿足企業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開發“專精特新保”,降低綜合費率,實施“見貸即保”。鼓勵保險機構推出“專精特新險”,為企業提供信用保證保險產品。探索推動“專精特新”園區貸、集合債等金融產品創新,鼓勵擔保機構提供增信。加大股權融資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級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措施》強調,要強化全面精準服務,增強社會化專業服務。加強北京通APP“專精特新”服務專區建設,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作用,定制“專精特新”專屬工具箱,匯聚一批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全面診斷、技術創新、上市輔導、工業設計等多門類專業服務。(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