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9月7日,記者從三亞蜈支洲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管理方獲悉,近日,工作人員多次拍攝到一只外形類似海豹的海洋動物在該海洋牧場附近海域來回活動的畫面,經工作人員向海洋動物研究專家求證,確認是一只斑海豹。
從海洋牧場監控設備采集到的畫面可以看到,該斑海豹在三亞蜈支洲島海洋牧場的人工魚礁內,自由穿梭,狀態非常放松,樣子憨態可掬。
斑海豹也叫大齒斑海豹、大齒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類動物,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
根據學界觀測記錄,斑海豹在南海海域出現屬于極小概率,此次在三亞海域也是首次發現斑海豹。對于這只斑海豹為何、如何來到三亞海域的疑問,專家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亞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是我國農業農村部2019年批準的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也是海南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和國內首個國家級熱帶海洋牧場示范區。在各部門的支持和海南大學創新技術的支撐下,蜈支洲島海洋牧場建設歷經13年,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珊瑚礁、魚蝦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態修復和漁業資源養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海南大學教授、海洋牧場專家王愛民表示,“海洋牧場”就是在海底給魚兒們“蓋房子”,斑海豹“稀客”來訪,是對海洋生態環境修復“點贊”,希望未來海洋牧場能產生更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