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陳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臟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心臟病不僅和遺傳因素有關,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和精神壓力過大,生活節奏過快,有一定的原因,長時間處在亞健康的狀態會加劇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而且長時間的高熱量高糖分高脂肪高鹽飲食也會加大心臟病的發生幾率。
在心臟的各類疾病中,心臟瓣膜病變是僅次于冠心病的一種心血管系統疾病,往往疾病比較隱匿,危害比較大。在臨床上病情比較輕的,可選擇藥物保守治療,而病情較為嚴重的,則應該盡早進行手術。以往,這類疾病只能通過瓣膜置換來解決,但是瓣膜置換手術費高,術后患者生存質量不高且需要終生吃藥來維持,因此讓很多患者和家人十分苦惱。為了解決患者手術后的后顧之憂,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心血管外科在科主任劉高利的帶領下,于全市率先開展心臟瓣膜修復手術,目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心血管外科年手術量900余例,其中心臟瓣膜修復手術量達100余例,不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也為患者減輕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大大降低經濟負擔
“心臟瓣膜修復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清除或重塑瓣膜組織,修復受損的瓣膜,或將粘連的瓣葉進行修復,就是通常所說的把心臟的門修理一下,但還是原來的門。而心臟瓣膜置換是選擇人工的生物瓣或機械瓣替換心臟發生病變的瓣膜,就是通常所說的把心臟的門換掉,重新換一個人造的門。”劉高利告訴記者,瓣膜修復保留了患者自己的瓣膜,對心臟功能的損害比較小,修復之后不用終身服用抗凝藥物,不用監測血凝。瓣膜修復術后患者的生存率及心功能的改善都比置換要好,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壽命。瓣膜置換死亡率比較高,而且有的患者術后,還會出現心功能更差的狀況。特別是選擇了機械瓣膜,需要終身抗凝。選擇生物瓣膜,需要20年左右更換一次,并且也有一定的瓣膜心內膜炎和血栓栓塞的風險。
在經濟方面,瓣膜置換也要比瓣膜修復花費的費用要高得多。單從住院費用來講,瓣膜修復的患者因為不需要新的外來心臟瓣膜,并且心臟瓣膜置換后,患者需要終生服用抗排異藥物,由此可見,相對于瓣膜置換來講,瓣膜修復手術將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再攀醫療技術高峰
實施多例David手術
心外科手術常常被稱為外科手術的皇冠。心外科手術的高難度、高風險、高技術要求,讓心外科醫生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而成功手術、挽救患者生命,也讓心外科醫生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David手術是保留主動脈瓣的主動脈根部修復手術,是心血管外科最復雜、難度程度最高的外科操作,如果說心外科手術是外科領域的皇冠,那么David手術就是皇冠上的最璀璨的“明珠”,David因為保留了患者自身的主動脈瓣,從而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生活質量。
劉高利曾在魯西南率先開展了“左心室成形+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并首次成功實施保留主動脈瓣的主動脈根部置換手術(David手術)治療主動脈根部瘤,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他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嚴重機械并發癥室間隔穿孔、急性二尖瓣乳頭肌斷裂及左心室室壁瘤,特別是對低左心室射血分數、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療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自2016年1月至今,劉高利和他的心外團隊已完成30多例David手術,手術效果都獲得圓滿成功,填補省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劉高利的高水平手術技術,也引來外省患者前來求醫。
以患者為中心
開創青島二次冠狀動脈搭橋先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壽命的延長,需要進行二次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患者越來越多。劉高利以大量的心臟搭橋手術經驗為基礎,憑借高超的手術技術,開創了青島二次冠狀動脈搭橋的先河,他帶領科室在急診冠狀動脈搭橋,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修補,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幾何成形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急性主動脈夾層外科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的技術突破。2018年心臟外科手術量同比增長118%,2019年手術量增長再次超過100%,6名外科醫生的團隊充滿奮斗激情。
用心付出,終有回報,贊美、獎勵也接踵而來。2016年,劉高利被評為全國心外科十佳青年醫師,劉高利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把你心放我手心,我用心關心!”這些都更加堅定了劉高利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