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8日宣布,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主鏡已在太空完全展開,望遠鏡開展科學探索前的主要部署工作完畢??蒲腥藛T期待借助該望遠鏡探究宇宙各階段歷史,了解眾多天體系統的起源。
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韋布空間望遠鏡是該機構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強的空間望遠鏡。其主鏡直徑6.5米,由18片巨大六邊形子鏡構成,配有5層可展開的遮陽板。由于體型巨大,韋布空間望遠鏡以折疊狀態發射。
預計今夏傳回第一批圖像
地面控制人員7日遠程展開了主鏡左邊的3片折疊鏡片,8日又展開了右邊的3片折疊鏡片,從而使主鏡18片子鏡完全展開。接下來,地面控制人員將用幾個月時間校準設備。預計該望遠鏡可在今年夏天傳回拍攝的第一批圖像。
韋布空間望遠鏡由美國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聯合研究開發,被認為是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哈勃空間望遠鏡主要在可見光和紫外波段觀測,而韋布空間望遠鏡主要在紅外波段觀測。
韋布空間望遠鏡任務目標主要有4個方面:尋找135億多年前的宇宙中誕生的第一批星系;研究星系演化的各階段;觀察恒星及行星系統的形成;測定包括太陽系行星系統在內的行星系統的物理、化學性質,并研究其他行星系統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韋布空間望遠鏡2021年12月25日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前往日地系統第二拉格朗日點。它需經過大約1個月的飛行,才能抵達這一距離地球約150萬千米的深空區域。
韋布空間望遠鏡是一個“技術奇跡”
據美國航天局官網介紹,作為該機構送入太空的最大、最復雜的空間科學望遠鏡,韋布空間望遠鏡是一個“技術奇跡”,將在軌部署運用到極致。
主要在紅外波段觀測的韋布空間望遠鏡由光學和科學儀器、遮陽板以及被稱為“航天器總線”的支持系統等部分組成,總重量6.2噸。
韋布空間望遠鏡的光學模塊采用“三反射鏡消像散系統”:被主鏡捕捉的紅外線要經過次鏡和三級鏡反射,再由精細轉向鏡傳遞至科學儀器模塊。直徑達6.5米的巨大主鏡成為韋布空間望遠鏡外形最亮眼之處,它由18塊六邊形鏡片拼接而成,采集光線面積達到其“前任”哈勃空間望遠鏡的5倍以上。次鏡由3個從主鏡正面延伸出來的長臂支撐,三級鏡和精細轉向鏡被安置在主鏡中心凸起的黑色“鼻錐”內。
為使敏感的紅外信號免受太空輻射干擾,韋布空間望遠鏡需在約零下22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工作。它的主鏡、次鏡和三級鏡鏡片的制造材料均選用金屬鈹。這種金屬密度低,硬度相對較高,低溫下不易收縮變形。鏡片表面噴涂了一層厚度僅100納米的黃金,其目的是優化鏡面反射紅外線性能。
集成科學儀器模塊位于主鏡背面,包含近紅外相機、近紅外光譜儀、近紅外成像儀和無縫隙光譜儀、中紅外儀等設備,它們將對韋布空間望遠鏡收集到的光線進行分析成像。
風箏形狀的巨幅遮陽板位于主鏡下方,為韋布空間望遠鏡抵擋來自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輻射。遮陽板面積接近網球場大小,設計成5層薄膜結構,材質為鍍鋁聚酰亞胺,距離太陽最近的外層厚度為0.050毫米,其他層厚度0.025毫米。遮陽板將望遠鏡分隔成分別朝向深空和朝向太陽的冷熱兩側,其溫差極限超過300攝氏度。
由于體型太過巨大,韋布空間望遠鏡發射時以折疊狀態裝入阿麗亞娜5型火箭整流罩內。望遠鏡的部署軌道位于日地系統第二拉格朗日點附近,它需經過長達一個月的飛行,才能抵達這一距離地球約150萬千米的深空區域。
項目歷時已超20年
從概念誕生到開始建造,再到組裝測試并最終發射,韋布空間望遠鏡項目已歷時20余年。來自十多個國家的數千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投身其中,累計工作時長約4000萬小時,耗資高達100億美元。
美國航天局介紹,韋布空間望遠鏡將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觀測近紅外至中紅外波段光線,以補充并推進哈勃空間望遠鏡、斯皮策空間望遠鏡以及其他美國航天任務的天文發現。
哈勃空間望遠鏡觀測波長范圍是115納米至2.5微米,分布在紫外到紅外波段;而韋布空間望遠鏡觀測波長范圍是600納米至28.8微米,主要處于紅外波段。紅外觀測有何優勢?不同于紫外線和可見光,波長較長的紅外線能繞過塵埃,可讓望遠鏡看到隱藏在塵埃云背后的天體。更重要的是紅外觀測有助于科學家“以更近距離看到萬物起源”。隨著宇宙持續膨脹,早期發光天體發出的紫外線和可見光朝光譜的紅端移動,最終以紅外線的形式在今天抵達近地空間,這種現象稱為“紅移”,而發生紅移的天體有可能被紅外望遠鏡捕捉到。綜合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