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一則#小紅書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被罰#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榜首。
近日,小紅書關聯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行政處罰信息,具體事由為發現用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信息,沒有立即停止傳輸相關信息,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處置,被罰30萬元,處罰單位為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
對于因未及時處置不良信息被罰款30萬元一事,1月23日,小紅書回應稱:
該處罰系因12月份央視報道提及的未成年信息審核漏放問題。小紅書將持續提升對不良信息的識別能力,持續提升平臺治理能力。用戶可通過平臺舉報渠道,對不良信息進行舉報,小紅書平臺將重點處理此類舉報。
央視曝光
未成年人短視頻存隱患!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去年9月,四川成都的小學生家長蔣先生在“小紅書”App上搜索親子樂園時發現,這個App不時給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視頻,起初蔣先生以為是平臺推薦了一些青少年用戶的體驗,但越來越多明顯泄露未成年人身體隱私的視頻被推送過來。
小學生家長:他們經常發一些在家里穿著睡衣之類的,在播一些短視頻,發到App上面去展示,我作為家長就覺得很不放心。
記者下載了“小紅書”App,注冊賬號時選擇用戶年齡為“20歲”的成年人,并選擇了“讀書”“文具手賬”等興趣板塊。記者在幾次刷屏操作后,一些以未成年人圖片為封面的短視頻就被App推薦過來。
記者發現,視頻拍攝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機自拍時鏡頭直接對準了自己的隱私部位。在一個短視頻中,位置坐標顯示為深圳,并加注了“深圳校服”字樣。內容是尾隨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學生,一路走過教室,最終進入了女廁所。視頻提供的“彈幕功能”中,有人留言問“這是哪所學校的校服”,還有人要求短視頻發布者“介紹一下”。
一個名為“游戲解說”的視頻賬號發布了一個游戲介紹的短視頻,直接用女性角色裸露的身體作為封面,視頻中還標注了“不穿衣服跳舞”的解說字幕。
而一些封面為衣著暴露的女性視頻和大量包含未成年人的短視頻也夾雜在一起,用戶無法選擇設置區分。
記者發現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視頻中,還有大量的用戶留言、彈幕。
央視曝光后,彼時小紅書回應中稱,該信息在未成年專項回查中已經被處理,并將啟動新一輪未成年治理專項。
據悉,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法規政策,小紅書先后成立了多個未成年治理專項,包括升級和優化青少年模式,嚴禁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嚴禁炒作“網紅兒童”、誘導未成年人打賞及其他不符合正向價值觀的內容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000681)
估值1200億
多家知名機構是股東
相信不少年輕人都有在用小紅書。小紅書是由毛文超和瞿芳于2013年在上海創立。小紅書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發現世界的精彩”為使命,用戶可以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記錄生活點滴,分享生活方式,并基于興趣形成互動。截至到2019年10月,小紅書月活躍用戶數已經過億,其中70%用戶是90后,并持續快速增長。
而最新的宣傳里,小紅書更是借劉昊然喊出“2億人的生活經驗,都在小紅書”這句品牌文案。這意味著,小紅書至少已聚集了2億用戶了。
而在小紅書中,由于分享者與發布者相互影響,大多數博主和用戶都是素人,大家相互信任和分享生活經驗,小紅書成為知名消費體驗分享平臺,“種草經濟”流行,但也因此滋生了代寫代發等黑產,因而被詬病充滿了消費主義的味道。此前央視《朝聞天下》點名批評小紅書等電商平臺上有刷評論、刷點贊等違規行為,暴露其背后的黑色產業鏈。
也因此,近日,小紅書訴訟微媒通告、成寶、南京貽貝等4家通告平臺和MCN機構,小紅書稱,這些機構從事“代寫代發”虛假種草筆記的業務,幫助商家及博主進行虛假推廣,對平臺內容生態和平臺信譽造成極大傷害,同時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小紅書要求上述機構立即停止針對小紅書的虛假推廣交易等行為,并賠償小紅書經濟損失1000萬元,賠償金將用于平臺虛假種草治理。
據悉,小紅書共有6輪融資,最新一輪為2021年的11月8日,投后估值超過20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267億元),由淡馬錫和騰訊領投,阿里、天圖投資、元生資本等老股東跟投。
編輯|何小桃 王嘉琦
校對|段煉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