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間,吳某在度小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的“有錢花”APP上,惡意騙取了三家金融機構的貸款后失聯,對三家金融機構造成損失61068.05元。判決書顯示,三家被害單位分別是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公司、浙商銀行重慶分行、重慶富民銀行。
騙貸一時爽,落網悔青腸。
2021年5月12日,80后女子吳某被警方羈押。一個月后,吳某被警方依法逮捕,原因是其涉嫌貸款詐騙罪。
日前,北京法院在官網披露了吳某貸款詐騙案的判決書。
經法院審理查明,2020年間,吳某在度小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的“有錢花”APP上,惡意騙取了三家金融機構的貸款后失聯,對三家金融機構造成損失61068.05元。
判決書顯示,三家被害單位分別是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公司、浙商銀行重慶分行、重慶富民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吳某是利用了冒用他人身份證的方式實施貸款詐騙。
去年5月,吳某被警方抓獲,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在家人的幫助下,吳某向受害單位最終退賠了詐騙的61068.05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吳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詐騙金融機構貸款,數額較大,構成貸款詐騙罪。
審理過程中,吳某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和罪名沒有異議。其辯護人認為,吳某無前科劣跡,貸款過程中也有陸續還款行為,主觀惡性不深,自愿認罪認罰,且愿意退賠被害單位損失,請法院從輕處罰。
法院對吳某辯護人的辯護意見酌予采納,最后以吳某犯貸款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6個月,處罰款3萬元。
01
90后女子騙貸48萬
事實上,冒用別人名義從金融機構騙取貸款的例子屢見不鮮。
今年2月18日,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判決書顯示,90后女子潘某在當地街道上、床墊專賣店等地方,以“為公司走賬”、“解凍銀行資金、退保險資金”等謊話為借口,向他人借用手機。
成功借到手機后,潘某冒充機主名義,向中國銀行(601988)、農業銀行(601288)大連金州支行、農業銀行大連沙河口支行、交通銀行(601328)上海分行、海爾消費金融、徽商銀行南京分行等多個金融機構,騙取貸款合計48.27萬元,最后造成約30.33萬元無法償還。
最終,潘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年,處罰金4萬元。
02
80后女子騙貸560萬
無獨有偶,去年年底,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另一則判決書,也披露了一位80后女子李某騙取金融機構貸款的細節。
這位女子伙同開手機店的謝某,利用贈送價值不等的手機為誘餌,并通過口口相傳、發布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對此進行推廣宣傳,借此吸引并成功騙取了530人的個人身份信息。
掌握了五百余人的身份信息后,他們通過在網上填寫虛假購買商品的方式,分別利用這些人的名義在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騙取貸款,合計詐騙貸款562.23萬元。
二人也均受到法律制裁,雙雙鋃鐺入獄。
女子李某犯騙取貸款罪,獲刑1年2個月,處罰金8萬元;同伙謝某犯騙取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處罰金5萬元。同時追繳二人所騙貸款。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科技金融在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