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個月前宣布總投資逾350億元的內蒙古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后,江蘇大型民企陽光系再度布局光伏領域,上市公司江蘇陽光(600220)擬在內蒙古新設一家新能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江蘇陽光方面向貝殼財經記者確認,經營層有意向通過該新設公司進軍新能源領域。
陽光系近年頻現風波,旗下海潤光伏于2019年退市,陽生生物亦于同年終止掛牌。企業創始人陸克平則因坐莊四環生物(000518)在2020年5月被處以終生市場禁入。近期頻布局光伏背后,企業資金實力尚存隱憂。
江蘇陽光擬20億設立新能源子公司
江蘇陽光(600220.SH)3月8日公告稱,為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擬在內蒙古設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澄安新能源”),注冊資本20億。
據披露,澄安新能源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半導體材料、單晶硅棒、單晶硅片、多晶硅棒、多晶硅片、太陽能(000591)電池組件的研究、生產、加工、銷售等。不過江蘇陽光亦表示,新公司未來擬開展的項目尚處于籌劃階段,目前尚未正式實施具體項目,暫未與政府簽署具體的投資項目協議。
發布上述投資消息后,江蘇陽光3月9日、3月10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3月10日收3.27元/股。
3月10日,江蘇陽光方面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經營層有意向通過該新設公司進軍新能源領域,但僅為初步意向,具體進展尚在與地方政府洽談中。
值得關注的是,澄安新能源20億元注冊資本的出資方式為江蘇陽光以現金方式出資,出資比例100%。但截至2021年9月30日,江蘇陽光合并報表貨幣資金僅為4.2億元。
賬面的貨幣資金如何支持現金出資?江蘇陽光稱,此次投資涉及金額較大,目前籌資計劃暫未明確,“本次新公司注冊資本僅為初步意向,具體根據投資項目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出資和調整”。
江蘇陽光目前主營業務為毛紡與熱電,不涉及光伏產業相關業務。2021年三季報顯示,江蘇陽光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30億元,同比微增;歸母凈利潤為6837.50萬元,同比扭虧。江蘇陽光稱,業績增長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毛紡業務營業收入增加。
陸克平殺回光伏?
江蘇陽光背后為創建于1986年的江蘇大型民企陽光系,涉足毛紡、服裝、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態農林、房地產、金屬制品等產業,創始人為人稱“毛紡巨子”的陸克平。近年來,陸克平搭建的這一資本帝國風波不斷,海潤光伏已退市,陽生生物已終止掛牌,而因涉四環生物案,陸克平于2020年5月被處以市場禁入。
2021年前三季度,江蘇陽光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0億元,凈利潤5.17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企業資產總額225.32億元,負債總額109.90億元。
而此次江蘇陽光發布的投資公告,引發外界對于陸克平是否將再度率上市公司重回光伏領域的關注。
江蘇陽光新設公司的注冊地址為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數月前,江蘇陽光控股股東江蘇陽光集團已與當地政府簽署了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框架合作協議。
據巴彥淖爾市政府消息,2021年12月,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與江蘇陽光集團簽訂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江蘇陽光集團擬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投資建設10萬噸多晶硅、15GW單晶拉棒、15GW電池組件及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351.5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徐超 校對 郭利
聯系郵箱:zhuyueyi@xjbnews.com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