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lián)網 > > 正文

              全球熱點!有人為金曲買單,有人為神曲買單

              2022-07-23 20:38:33    來源:闌夕 微信號

              作者丨小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監(jiān)制丨闌夕

              2019年,周杰倫在法國巴黎開演唱會。

              點歌環(huán)節(jié),一位歌迷站起來說:“我老公有一個夢想,就是想聽杰倫唱《學貓叫》。”

              為滿足粉絲的心愿,周杰倫唱了幾句《學貓叫》,他表示這是第一次在點歌環(huán)節(jié)唱別人的歌。

              當演唱會的視頻片段被發(fā)到網上,卻直接引來了網友之間的激烈罵戰(zhàn)。

              微博上,有網友表示:“周杰倫唱《學貓叫》,簡直是華語音樂的恥辱。”

              上周,“預熱”長達6年后,周杰倫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如期上線。

              雖然只有新專輯中只有六首“新歌”,但依然阻擋不住粉絲們的下單熱情。

              不到一天時間,《最偉大的作品》全網總銷量破五百萬張,總銷售額突破1.5億。

              周杰倫的新專輯到底好聽嗎?

              網上的評論褒貶不一。

              有人說,確實很一般,比不上巔峰時期的作品。

              有人說,已經很好了,即使不如以前,但至少現(xiàn)在的口水歌好多了。

              在此前的直播中,周杰倫回應新專輯只有六首新歌時說:

              “如果要湊到20首,那是不是要等到明年,不知道什么時候出來,我覺得,趕快有新歌曲等不及讓大家聽到。”

              一張專輯,從作曲、作詞、編曲,到錄音、MV拍攝、宣發(fā)……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移動互聯(lián)時代下放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門檻,越來越多的草根音樂人加入狂歡,但比起耗費心力地打造流行金曲,“神曲”逐漸成為音樂市場的主流。

              比如,那首在周杰倫演唱會上被點唱的《學貓叫》。

              據《學貓叫》的詞曲作者陳峰介紹,當時寫這首歌的時候只用了半個小時,“看到自己的貓突然跳到了桌上,突然靈感迸發(fā),旋律和歌詞就已經出來了。”

              《學貓叫》的制作人楊俊龍曾對媒體透露,僅在音樂平臺的商業(yè)合作,《學貓叫》就為他的公司直接帶來了上千萬的收入,還有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版權費用,“這個另外按照使用次數結算”。

              后周杰倫的“神曲時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規(guī)則已經被徹底改寫。

              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回,只剩下情緒的狂歡、理想的撕裂,以及進步的反思。

              “滾動式”營銷

              傳統(tǒng)唱片時代,新人歌手想出頭,就要“打榜”“簽唱會”“上通告”。

              一張專輯十首歌,還要有兩到三首精品主打歌,這樣才能讓受眾的記憶點最大化。

              現(xiàn)如今,原來兩三首的主打歌變成了兩三句的“主打詞”,如果沒法讓受眾在15秒內完成停留,這首歌的壽命也就會宣告結束。

              短視頻平臺也取代了原先的電視廣播節(jié)目,成為了“神曲”發(fā)行的必爭之地。

              比如,《學貓叫》之所以能夠躋身神曲頂流,其實也離不開背后平臺營銷的助力。

              2018年4月,《學貓叫》上線抖音的第一周內,只有兩千多人用它做背景音樂,這預示著這首歌就要這么涼了。

              “心里挺凄涼的”,制作人楊俊龍曾對此這首歌寄予厚望,但面對這樣的結果他仍不甘心,在無法入睡的深夜里,他突然想到了“手勢舞”。

              第二天,他就找人設計了一個《學貓叫》手勢舞模板,然后列出一張?zhí)鹈老稻W紅KOL的名單,總共有二十多個,最后明碼出價讓這些號主推廣手勢舞。

              當網紅們發(fā)出第一波《學貓叫》手勢舞后,市場依舊反響平平,楊俊龍又找人把這些素材整理成一個個合集,再滾動傳播一輪。

              在這一輪的傳播中,《學貓叫》火了。

              那時候,抖音的用戶群體還沒有細致分化,很容易形成集體性的熱點現(xiàn)象,如動輒上千萬點贊的“溫婉”“擺臀舞”等。

              那些天里,《學貓叫》的原唱小潘潘打開抖音,就會被提醒音樂已經被使用了幾百萬次,“一直咔咔咔,手機感覺要爆了。”

              在小潘潘的直播間里,也有人一次打賞30萬禮物,只求讓她唱一首《學貓叫》。

              據楊俊龍回憶,自己當初曾找到千萬粉絲的網紅“代古拉”推廣,但對方一開始要20萬推廣費,無奈只能作罷,而“斯外戈”則嫌歌曲幼稚,直接拒絕接單。

              但不到一周后,隨著《學貓叫》的爆紅,這兩位大網紅都主動把視頻拍了。

              楊俊龍說:“一首普通歌曲要想在抖音上大火,而且生命力持久,沒有營銷,幾乎不可能。”

              在《學貓叫》誕生之前,抖音上的背景音樂多是老歌新編,混合電音搖滾的舞曲風格。

              這首為抖音用戶量身打造的《學貓叫》,也徹底改變了“神曲”的走向,動輒上千萬的商業(yè)回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了神曲創(chuàng)作。

              據統(tǒng)計,從2018年-2022年,抖音上共有13首歌曲使用達到了千萬次以上,其中包括《學貓叫》《你笑起來真好看》《你的答案》《大風吹》《聽我說謝謝你》等等。

              好樂無荒公司曾推出過大量爆款神曲,如黃霄云的《星辰大海》、阿冗的《你的答案》、王赫野的《大風吹》等。

              在好樂無荒的創(chuàng)始人陶詩看來:“我們算是行業(yè)最敢投錢的公司,行業(yè)的一些花錢紀錄都是我們搞的。以《星辰大海》為例,這首歌在推廣階段15天花了200萬元。”

              和《學貓叫》一樣,為了賦予歌曲更多的視覺特征,陶詩不僅將原歌詞“像星辰散落大海”改為“像星辰守護大海”,還特別設計許多“守護場景”。

              如醫(yī)生守護健康、軍人守護祖國、消防守護家園,他邀請各地的消防官兵賬號聯(lián)動,配上了“無畏火海,向你奔赴而來”的文案。短短幾個月內,僅“消防版星辰大海”的話題,在抖音上產生了超過600萬次播放。

              從2019年開始,整個國內音樂市場都被短視頻“神曲”攪動,有業(yè)內人士表示:

              “一大堆資本和公司涌入進來,他們就是瘋狂地做歌、瘋狂地砸錢,那時候每一個人都很有野心,誰都覺得‘我上我也行’,當時營銷的成本是每周都在上升,推歌的號是每周都在漲價。”

              在這條產業(yè)鏈內,從購買音樂熱搜榜,到請網紅用BGM二次創(chuàng)作,再到制造話題、滾動營銷,平均一首歌曲的營銷費用要花費2-10萬元左右。

              但對于許多公司來說,即使砸進去了數十萬做營銷,也要做好血本無歸的準備,“大爆款”只能靠運氣,沒有可復制的邏輯和路徑。

              所以很多來辦喜歡以數量取勝,在一次性投入100百首歌曲里,只有要其中兩三首歌能夠走紅,獲得的利益就能覆蓋所有營銷成本。

              在《學貓叫》之后,楊俊龍還推出了《學狗叫》《學豬叫》《學土撥鼠叫》等,他將這一套全新打法,總結為短視頻時代音樂創(chuàng)作模式:

              “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再配合一波新鮮有趣的營銷。”

              “新聞式”創(chuàng)作

              云貓文化,一家坐落在北京百子灣的“神曲制作公司”。

              在這里,24小時輪休上班,有實時輿論熱點檢測系統(tǒng),一旦捕捉到熱點詞,從寫歌到上線最快僅需要4個小時。

              云貓文化的老板叫宋孟君,畢業(yè)于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專業(yè)科班出身。

              在學校時,宋孟君就發(fā)過個人專輯,但投入市場后迅速沉寂,他記得那時候街頭巷尾最火的歌是《愛情買賣》和《傷不起》。

              2017年,手游《王者榮耀》突然爆紅,宋孟君意外發(fā)現(xiàn)市場上還沒有相關的主題歌曲,于是便自己創(chuàng)作了一首同名歌曲《王者榮耀》,結果歌曲一經上線,就迅速獲得了過億的播放量。

              宋孟君嘗到了“蹭熱點”的甜頭,于是,他又迅速推出了《中國有吳亦凡》《嘻哈有中國》等此類歌曲。

              屢出爆款的宋孟君也順利獲得融資,成立了云貓文化,專攻“神曲制造”。

              2019年,宋孟君在接受采訪時說:“光是在酷狗音樂的后臺,去年我個人的歌曲播放量就達到了9.2億,所有作品下載量已經達到了808萬次。如果平均是兩元下載一首歌曲的話,我個人總作品一年就創(chuàng)造了1600萬的價值。”

              在云貓文化,每位創(chuàng)作者年產量大概有100首歌,近乎三天就可以寫一首歌,公司每天都會有新歌發(fā)行,總版權創(chuàng)收早已超過上千萬。

              抖音上,宋孟君的歌曲《失眠的夜》的播放量近30億次,以量產取勝的宋孟君堅信一句話:“在這個行業(yè)就像打麻將,只要你不出局,愿學習夠努力,早晚有一天會輪到你胡牌的。”

              宋孟君未來的志向不止于此,他還想打造一套神曲生產的工業(yè)流水線,“有些擅長編曲、有些擅長寫詞、有些擅長制作、有的更擅長版權管理,在這個OA系統(tǒng)內,可以實現(xiàn)互相組裝配合。”

              除了宋孟君的云貓文化,還有許多的小型音樂公司,都在這兩年轉型短平快的神曲創(chuàng)作。

              崔凱的公司設在在一棟居民樓里,手下有不到十個人,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搜集最新、最熱的素材,然后進行全新的整理、創(chuàng)作:

              “我們去拆解當下最火的歌歌詞、編曲、音色,然后加一點自己的東西,聽起來也會不太一樣,一首歌就這樣出來了,可能不到三個小時,類似于在生產車間工作那種感覺。”

              每一個音樂工作者或許都曾懷揣夢想,但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實大環(huán)境中,像崔凱這樣的小公司只能以求生為主:

              “這種音樂并不是用大眾或者小眾、好與不好、高級與不高級去衡量的,它就是一種商業(yè)價值的體現(xiàn)。”

              除了自產自銷的創(chuàng)作型公司,也聚攏資源的平臺型公司,他們面向獨立音樂人收歌,有合適的作品直接買斷版權,單曲價格從1000-5000元不等。

              趙英杰供職于一家收歌平臺,每周都會收到四五百首demo,“但大多數都是完全沒法聽的歌曲,連基本的旋律都不順。”

              遇到新聞熱點,他也主動在群里發(fā)布要求,比如情人節(jié)快到了,就鼓勵作者創(chuàng)作“愛情、甜蜜,或者孤獨、傷感”等情感類歌曲,最近的《夢華錄》火了,“一大批古風歌曲又準備要上線了”。

              “節(jié)奏感強的兒歌、情歌、古風,這是抖音上最容易火的三種類型”,趙英杰介紹說,“其實很多旋律和歌詞都是從以前的作品里弄出來的,但只要聽著順耳就行,不需要創(chuàng)新。”

              至于涉嫌“抄襲”的,“如果真的抄火了,就可以用版權的費用來和解,如果沒有火,那也根本沒人去追究了。”

              浪潮之后

              在滾石音樂成立30年時,創(chuàng)始人段鐘沂舉辦了一場“滾石三十周年”演唱會。

              已經流散各處的80多位滾石系音樂人,包括周華健、伍佰、五月天、張震岳、任賢齊等同臺演唱,共同懷念一個唱片公司的輝煌年代。

              演唱會上,歌手趙傳傷感地說,“我以為會老死在滾石,結果……”

              段鐘沂流著淚回應:“很抱歉沒有讓各位在滾石老去,讓大伙離鄉(xiāng)背井四方謀生。真的很抱歉,沒有照顧好大家!”

              上世紀8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唱片工業(yè)火熱起步,90年代,唱片業(yè)達到輝煌的頂峰,寶麗金在1993年發(fā)行張學友的專輯《吻別》,創(chuàng)下了400多萬張的銷量紀錄,直到數字時代才被打破。

              段鐘沂曾在采訪中說: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唱片行業(yè)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黃金行業(yè),李宗盛、趙傳的任何一張專輯在臺灣就能賣100萬張,更別說整個亞洲地區(qū)了。那時候的專輯還特別貴,差不多100元一張,賣100萬張唱片就是1億元,唱片公司拿3成,就是3000萬元,歌手自己拿5%,能賺500萬元。所以那個時代,寫一首歌就能買輛奔馳的神話天天都有。”

              1998年,韓國Saeha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MP3播放器MPman F10,支持16/32/64M三種格式存儲器,數字音樂正式登陸市場,唱片工業(yè)開始遭受巨大沖擊。

              事實上,真正屬于唱片時代的輝煌很短暫,前后不過十余年,但卻留下了無數的經典。

              那時候,發(fā)一張唱片的時間長、成本高、機會少,所以每張專輯都會精心打磨詞曲,不輕易迎合受眾的情緒宣泄。

              比如,五月天在1997年剛剛成團時,大家只能擠在吉他手怪獸的七平米臥室里練習,他們向各大唱片公司投送demo,最后幸運的得到了滾石老大哥李宗盛賞識。

              籌備兩年后,五月天的第一張創(chuàng)作專輯《瘋狂世界》正式發(fā)行,收錄了《瘋狂世界》《志明與春嬌》《擁抱》等作品,在市場上爆賣30萬張。

              獨立音樂人崔龍陽從2003年開始學習吉他,2007年開始組建樂隊,在圈子里摸爬滾打這么多年,他時常懷念過去的唱片時代:

              “過去的歌曲社會責任感更強一些,關注人、現(xiàn)象、社會、心靈,再爛的歌,也有制作人在背后做質量保證。現(xiàn)在的歌哪怕是搖滾樂,也主要關注個人當下的體驗,爽不爽,嗨不嗨,格局變小也變淺了。”

              崔龍陽也給朋友寫過神曲,賺過一筆快錢:“一天寫4首,一個月寫50首歌。當時還比較便宜,1000塊錢一首,10天賺了4萬塊錢,但完全是毫無創(chuàng)造性、格式化地寫,實在干不了,要吐了。”

              技術載體的進步,必然會帶來流行音樂生產方式的變化,但在今天的音樂環(huán)境中,我們無法再制造出下一個“周杰倫”。

              唱片公司已經不復存在,流行音樂工業(yè)體系隨之土崩瓦解,“神曲”正在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魔性的旋律快速占領市場。

              即便如此,人們對于好音樂的需求依然存在,在那些脫離短視頻的純聽覺環(huán)境里,耳朵和心靈也需要來自藝術的滋潤。

              所以,當周杰倫《最偉大的作品》發(fā)行時,瞬間引發(fā)了巨大的轟動。

              在這個AI算法時代,也并非好歌就完全沒有市場。

              如陳奕迅的《孤勇者》、莫文蔚的《這世界那么多人》、柳爽的《漠河舞廳》,都是憑借真正走心的詞曲創(chuàng)作打動聽眾。

              事實上,唱片時代的“爛歌”也很多,只是在時間的沉淀之后,記憶幫我們篩去了次品,留下了難忘和感動。

              身處今天劇烈變化的社會進程中,人們一邊拼命懷念崔健、周杰倫、羅大佑、孫燕姿的經典作品,一邊又在短視頻平臺的神曲洗腦下欲罷不能。

              有時候,人們懷念的不是金曲老歌,而是那個已經永遠回不去的“節(jié)奏緩慢的年代”。

              音樂就像海邊的浪花,潮起潮又落,每當新的浪潮襲來,總會送來些什么,又帶走些什么。

              無論“金曲”還是“神曲”,亦是如此。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闌夕。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xxxx视频|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