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爽、金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更加重視運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
數字賦能基層平安法治現代化的核心是通過數據賦能、場景驅動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和組織進化。數據賦能立足于全方位、深度、動態、持續性,其結果是組織再造、進化和升維,使其能夠不斷迭代、升級、轉型、優化、創新,提升組織對數據的依賴度,最終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
【資料圖】
基層平安法治現代化的數字賦能與場景驅動
在基層平安法治建設現代化的過程中,數字治理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數據驅動。數字治理以數據流為牽引,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部門關系重塑,將分散的受理中心、受理系統合并建立統一受理中心和綜合受理系統,進行服務事項集中審批、統一辦理,實現業務資源集中,重塑了業務流程及部門間關系。此外,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參與市場流動已在國家戰略層面確立,進行數據匯聚整合、挖掘利用、分析研判也將是數字治理的重要內容。
二是整體協同。數字治理強調整體建設理念,要求通過機制設計,不斷打通部門間壁壘,吸納多主體力量,實現更高層次協同。數字治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打破以往條塊分割模式,建成上接國家、下聯市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的整體型政府,實現政府內部運作與對外服務一體化、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三是泛在智能。當前,以人工智能、區塊鏈、VR/AR技術為代表新科技革命飛速發展,未來的數字治理,必將極大受到智能技術發展影響,走向泛在化、智能化,使政府變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一些數字化發展走在前列的省份,已經大規模借助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推進基層平安法治現代化建設,政府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對萬事萬物的實時感知、連接和追蹤,提升管理效率和精細度。場景驅動從最小顆粒度的需求出發,實現從技術單點應用到集成創新。通過“多跨場景”應用設計,以應用為牽引,推動基層平安法治工作的公共數據和平臺公司的社會數據開放共享,實現多源數據共享集成,充分釋放海量數據(603138)價值。以寧波為例,圍繞“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目標,寧波大力建設全鏈貫通、全域覆蓋、全時聯動的基層平安法治數智架構,持續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出既符合時代特征又具有寧波特色、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層智治新樣板。目前,寧波市、區(縣、市)、街道(鎮鄉)、村(社區)、網格五級社會治理事件分流處置機制建立完善,1個市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10個縣級社會治理中心、156個街鎮綜合信息指揮室、2841個村(社區)和9679個網格實現全面聯通?!盎鶎又侵未竽X”已歸集人社、公安、信訪、應急、教育、水利、衛健等部門共139項數據,其界面可綜合展示“全時空多維度釆錄感知網”,戰略目標管理、分類趨勢研判、個體風險識別等賦能應用的運作情況,為下一步全域感知、全域研判打下良好基礎。
數字治理在實踐中面臨的挑戰
數據是政府數字治理的根基,更是基層平安法治的底座,數據驅動是數字治理的最典型特征。一方面,隨著數字化浪潮的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社會各界對平安法治數據利用的需求越來越大,平安法治數據在推動數字產業發展、賦能治理現代化、提升社會數字化服務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數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各界對數據利用的安全和隱患認識不足,公民隱私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此外,平安法治數據包含大量的隱私數據,如何合理合法安全地使用相關數據,最大程度賦能社會發展,直接考驗管理者智慧。
從實踐來看,部分地區在數字治理中出現了過度采集利用個人數據的苗頭性問題,引發社會對個人隱私的強烈擔憂?!稊祿踩ā贰秱€人信息保護法》等法規陸續頒布實施,國家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持高標準嚴要求,在尚未形成明確標準的情況下,對政務數據的創新應用容易帶來新的問題。
因此,對基層平安法治現代化的數字治理要緊緊抓住數據這一核心,推進數據開發利用技術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細化基層平安法治數據收集、使用、監管等方面的規范及操作規則,借助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化解數據安全擔憂。同時,要加快跨部門、跨區域數據整合打通,擴大數據開放數量,組織常態化賦能活動,以數據流動推動產業創新,打造良好數據應用生態。
隱私計算技術在基層平安法治數字治理中的效用
數據是基層平安法治數字治理的基礎性要素。在當前數字治理中,如何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治理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的效果?隱私計算技術為數字治理中的基層平安法治數據協作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鶎悠桨卜ㄖ螖祿植荚诟鞑块T,通過將隱私計算技術融入公共數據密文開放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中,打通跨域數據的應用價值鏈,使得數據基于業務應用需要在各業務條線之間,實現數據安全合規地共享、流通與融合。
隱私計算是一系列技術體系的合集,交叉融合了密碼學、統計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硬件等眾多學科類別,它能夠滿足在不暴露原始數據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處理、驗證等,實現數據及其價值可管、可控和可計量的融合、共享、流通、計算。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主流的隱私計算技術主要分為三大方向:一類是以多方安全計算、同態加密等為代表的、基于密碼學的隱私計算技術;一類是以聯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與隱私保護技術融合衍生的技術類型;一類是以可信執行環境為代表的、基于可信硬件的隱私計算技術。
隱私計算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分離數據所有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隱私計算可把“數據可見的信息部分”和“無需看見就可計算的使用價值”分開,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價值動”,數據流通主體可以不再是明文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特定使用價值,甚至可通過計算合約把數據使用價值精確限制到具體的用途和使用次數,實現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
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同態加密等技術通過對信息進行加密計算與價值共享,實現對原始數據按用途與用量進行授權使用,且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泄露;可信執行環境可在安全執行環境內進行運算,保障原始數據不出管理域。這些典型的隱私計算技術均可有效避免原始數據安全風險,實現政務數據可控使用。
此外,隱私計算通過與區塊鏈、可信身份驗證、零知識證明等技術融合,可綜合發揮各技術所長,將過程可追溯、身份可信任、數據去標識等技術信任特性融入隱私保護方案中,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全流程可追溯、可計量。
在數據治理中,隱私計算技術還有助于推動政務數據開放。通過融入隱私計算技術,搭建保護各方隱私安全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實現基層平安法治數據和社會、企業數據進行安全計算、聯合統計、聯合建模,挖掘數據融合價值,讓政務數據在安全保護前提下,最大限度造福社會。
以锘崴科技為例,通過锘崴信大數據隱私保護計算平臺(NovaGov)能幫助實現政府各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促進政府跨部門協同,為政企數據共享利用提供解決方案,有利于充分釋放政企海量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在政務數據開放上,NovaGov可幫助政府部門提升公共數據匯聚、管理能力,完善社會數據接入能力以及公共數據治理能力。在保證各委辦局自主掌控數據,數據資源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實現部門之間的數據融合,完善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對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的支撐能力,實現對公共數據的統一管理、統一治理、統一服務支撐,整體提升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對公共數據開放的支撐能力。
未來,隨著基層平安法治數字化改革持續深入,通過對治理場景的連接與整合、重構與優化,隱私計算等數字技術可以通過數據要素協作這一紐帶,支持多元主體的廣泛連接和溝通互動,推動社會治理的高效開展、共創共享,實現跨邊界、跨領域的整體性治理,為數字化改革提供綿綿不斷的動力。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