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東黃土高原的溝壑區,在山川塬、溝峁梁錯落的地貌間,一所中學的課堂上,英語老師與學生們正在進行一堂創新英語課。
(相關資料圖)
一改英語課沉悶、不受歡迎的狀況,學生們積極應答互動,似乎沉浸于老師設立的語言情境中。而課后,學生們也樂于在一臺手持的平板設備上,繼續探索“英文世界”。
這臺平板設備是由愛心科技企業托普朗寧向該校捐贈的iEnglish智能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甘肅省鎮原縣孟壩中學英語創新課堂負責人說,“從高一第一學期開始使用iEnglish及配套的教改課程進行英語教學以來,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總結iEnglish帶來的變化和價值:其一是對英語任課教師而言,iEnglish是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設備,讓老師在信息化教學上有了重要抓手。同時在教學的安排上,可以隨時與iEnglish教研團隊溝通,在理念上可以不斷有新認識;其二是對學生的改變,首先反映在教學結果上,一個學期下來,創新課堂班級里的學生英語成績普遍提升在10分以上,更重要的是,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被極大激發,iEnglish海量的素材、多樣的形式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偏遠鄉村地區的學生,單純、渴望求知,但受限于過往的條件,他們的世界可能只是從家到學校的鄉間小路,或是幾方被家人鄰居辛勤耕耘的田地。他們生活的世界很小,但真實的世界很大。
當現代化技術的觸角延伸到他們的生活和學校,他們終于有機會同北上廣深以及東部沿海地區的孩子一樣,找到通往更為廣闊、更為真實、更為精彩的世界道路。
有人形容,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對于偏遠、山區、鄉村的孩子而言,像是一部拓寬世界地圖的戰車,讓他們的視野所及從一個家庭、一片田野蔓延到無垠的空間,從有限的認知拓展的無限的可能。
資源公平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以AI算法、大數據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技術變革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發展的主旋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拓寬了受教育渠道,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正在支撐起中國教育的新變革,成為牽動其發展的重要引擎。
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所說,“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既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又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支撐和動力引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緊緊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支撐”。
盡管國家傾力推進教育普惠、推動資源的均衡配置,但偏遠地區實際上仍存在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像開篇孟壩中學英語創新課堂負責人描繪的一樣,一方面偏遠地區的現代化教學資源配置不足;另一方面偏遠地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也落后于大城市。
在這一過程中,類似于托普朗寧的高科技企業也在尋找自己的坐標與發力點,希望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普惠、優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
除了公益捐贈開設“iEnglish創新課堂”教學實驗基地,無償配備技術和教研人員開展教改試點工作,托普朗寧還與四川省都江堰市萬匯學校、湖北省廊坊市榮德小學、廣東省惠州市十里銀灘學校等全國數十所學校開展相關合作。此外,深度踐行“讓每個人都能享受最好的教育”企業使命,借助網絡新基建的全面鋪設,拓展用戶至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進行的“一起成長,一起精彩”第二屆iEnglish英語風采秀,共吸引了23000余名適齡少年兒童參與,其中近萬人闖入半決選,分布于全國各地,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在優質資源的灌溉下、在科技助力下、在老師的付出中、在孩子們的堅持中,iEnglish的成果不斷顯現。
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化,需要國家和全社會持續的努力,以科技賦能、以公益助力,諸多愛心企業都在貢獻一己之力。數字化、信息化也將打破時空的壁壘,為教育插上翅膀,構建教育公平的“隱形橋梁”,為資源均衡配置、消除不同地區間的教育鴻溝提供更多可能。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責任編輯:董萍萍 )關鍵詞: i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