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在連續3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重回擴張區間,顯示經濟穩步回升,新年實現較好開局。分項指數變化顯示,經濟恢復基礎強化,經濟恢復聯動性較好,經濟活力有所提升,持續恢復前景可期。
在此趨勢下,物流企業如何抓住經濟回穩的周期,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和競爭力以適應日益加劇的行業整合,成為很多從業者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從行業內部需求來看,物流行業的主要服務對象——制造業正經歷著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大潮,為了應對上游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和自身降本增效的客觀展望,數字化轉型正成為制造業企業勢在必行的升級舉措。這樣的需求傳導至物流行業,令數字化水平不夠的三方物流企業應對起來有些捉襟見肘。
(相關資料圖)
對此,有市場觀點認為,提升數字化交付能力可針對性解決以上問題,也是物流企業在現階段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行業進化亟待數字化交付能力建設
數字化交付能力是指以數字化的方式向客戶提供完整的交付記錄,對項目執行中每個節點進行實時化和數據化的展示,且對執行效果能進行量化評判的能力。
事實上,數字化交付能力并不僅滿足一方的需求,其指向的是物流項目的供需雙方。對貨主企業來說,數字化的流程不僅可以對接數字工廠建設,還可增加項目的可控性;對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則體現在給客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更高效的項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客戶價值實現層面。
換言之,數字化交付能力是賦能于供需雙方,使貨主企業和物流企業提高自身的數字化水平,利用數字化能力對自身業務流程進一步整合,并實現深度降本增效的手段。
放眼行業,在數字化交付能力的實踐上,已有數字貨運平臺做出有效示范。近年來,數字貨運平臺因其革命性地實現了物流環節各角色間的數字化協同、業務過程的線上化和數字化,其價值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規模也逐年擴大。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以在線GTV計,2020年的數字貨運市場規模為人民幣3,389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擴大至人民幣6,8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數字貨運市場的不斷擴大,政府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行業趨勢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鼓勵政策,從《“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多次為數字化物流提供明確的頂層政策指引,表示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
在2022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再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數字貨運頭部企業打造行業解題范本
迫切的市場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利好成為數字貨運平臺成長的沃土。作為國內數字貨運平臺的重要代表,維天運通(路歌)創立21年來,一直致力于為貨運行業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頭部的全鏈路數字貨運服務商。
維天運通(路歌)董事長馮雷認為,隨著我國產業鏈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對物流的交付能力、服務質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行業必須向精益化發展邁進,而聚焦協同的數字貨運平臺正迎合了這些需求。
深耕數字貨運21年,維天運通(路歌)將自身經驗總結為“BbCN”,即建立一個協同網絡(CN),用數字化的方式去協調大B(貨主企業、物流企業)和小b(信息部、個體車)之間的連接關系。在平臺的規則之下,B和b經過反復地交易、博弈、淘汰、沉淀,將業內各角色納入一條高效、透明、穩定的生意鏈條中,各司其職,取之有道,構建良性的貨運生態圈。
整體來看,數字貨運平臺一方面助力貨主企業加強運力供應鏈能力和合規化水平,實現系統性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亦幫助三方物流企業提升數字化交付能力,提供“貨物運輸+數據能力”的雙項服務,不僅把貨送到,更打通跨端數據,強化供需兩端的數據鏈接與信息共享,提高三方物流的數字化協作能力。
投射到具體的案例上,維天運通(路歌)所提出的“全鏈路數字貨運解決方案”,以運力采購、業務運作、財務結算三個環節的數字化強勢賦能物流企業,幫助其建立私域運力池、構建標準化的內外部協同流程,助力物流企業實現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提升其數字化交付能力。
據了解,維天運通(路歌)已助力多家三方物流巨頭提高數字化交付水平。其卓越的賦能方案亦獲得了傲視行業的KA客戶黏性,公開信息顯示,維天運通(路歌)2021年的主要客戶留存率高達91.8%,足見客戶超高的認可度。
當前,數字化交付能力的打造已成為物流行業的必修課,選擇優質的數字貨運平臺成為三方物流快速獲得數字化交付能力的最佳選項,顯而易見的是,維天運通(路歌)所提供的客戶價值也將被進一步驗證。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責任編輯: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