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瞄準了香港市場。
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團已在香港多個渠道投放招聘廣告,開啟員工招募工作。
(資料圖片)
對此,銀柿財經向美團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無官方回應。
月收入最高可超3萬
官方招聘文件顯示,美團正在香港招募摩托車手、單車騎手和步行送貨員,送貨方式包括即時上線模式和預約時段模式兩種,送貨員可自由選擇。
送貨員的收入包括配送服務費、活動獎賞和組別額外服務費。此外,美團為吸引送貨員加入,推出了特別迎新獎,14天內完成目標單量可額外獲2500港元。
以行業標準一小時內送遞約兩單計,假設送貨員每月完成500單且獲得所有獎勵,收入最高可達3.5萬港元(約人民幣30712元)。不過實際收入還得視具體情況而定。
同時,銀柿財經注意到,美團香港業務的運營團隊也將實現本地化,本次招聘中有23個崗位與此相關,包括商務渠道經理、業務產品運營、策略運營專家等,職位介紹中提到,入職人員會“經歷從0到1的過程”“見證美團境外業務的征程”。
關于美團外賣何時在香港正式推出、先在哪些區域推出,官方表示最新信息將在官方Telegram頻道發布。目前,該頻道的訂閱人數已超過3000。
進駐香港,實為試點
對于美團外賣“送”到香港,消費者還處于觀望狀態。
“美團入駐還得看具體月費和配送費信息,我希望卷起來,誰便宜我用誰。”在香港工作的小張告訴銀柿財經,目前香港主要外送平臺Foodpanda、Deliveroo的每單運費差不多在20港元,客單價120港元以上免運費。以他常用的Foodpanda為例,開通月費(一般是98港元)后可免配送費,“每月點5單以上可以回本”。
外賣頁面(受訪者提供)
盡管這樣,點外賣對小張而言并不是一件高頻的事。
“算起來一單客單價基本在150港元,不如出去吃茶餐廳便宜。”小張表示,“除非過年過節,不會輕易點外賣。”此外,使用體驗上也有差別,“香港的外賣軟件跟內地比起來差多了,一單等一小時以上很正常,特別是繁忙時段。”
外賣訂單(受訪者提供)
據了解,目前香港外賣市場95%的份額由Foodpanda和Deliveroo占據,前者于2014年進入香港,后被德國外賣巨頭Delivery Hero收購,后者在2015年進入香港,總部位于英國倫敦。此類海外外賣平臺與國內的同類平臺相比,在商業模式、會員服務、物流配送費用等方面均有不同。
“美團選擇從香港出發去逐步擴展境外外賣業務,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于,相較于DoorDash、Uber Eats等更強大的海外競爭對手,Foodpanda和Deliveroo相對弱小,而且這兩個平臺在歐洲亦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如果在香港試點成功,之后就可以把經驗復制到歐洲市場。”業內人士向銀柿財經分析稱。
美團CEO王興在2022年三季度財報發布會上曾透露,“香港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地區,加上港人飲食習慣亦與內地較為相近,是美團發展全球業務很好的試驗場。”不過他也強調,香港業務仍然非常早期,占比相當小。考慮到香港餐飲服務與市場策略的不同,美團需要更多時間去學習,也可能采取不同于內地的模式方法。
美團進軍香港尋求突破,另一個現實的原因是,其內地業務已逐漸看到了天花板,抖音等電商平臺對本地生活領域的探索亦攻勢漸猛。美團不僅要守住城池,還要有新故事可講。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