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很多人不理解,家電產業成熟發達,已經成為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怎么還有經銷商說經營家電困難,甚至想要離開這個行業。這種現象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甄琰||撰文
時至今日,很多家電傳統經銷商,包括連鎖賣場、綜合商超,都反映現在生意難做。一些人就感嘆說,現在比十年前生意難做多了,門店客流不知哪兒去了。零售店沒有客流,誰都沒辦法!
是家電行業整體不行了?家電真的到了沒人要的地步了嗎?
顯然不是!可是對比一下行業大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家電行業承壓增長,總體保持發展穩定。數據顯示,去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1418億元,同比增長19.9%。
再看一下,家電主流上市龍頭企業,海爾智家(600690)(SH600090)2022年3季度營收1847億元,同比增長8.91%,凈利潤同比增長17.26%;美的集團(000333)(SZ000333)3季度營收2718億元,同比增長3.36%,凈利潤同比增長4.33%;格力電器(000651)(SZ000651)3季度營收1483億元,同比增長6.3%,凈利潤同比增長17%。可見,行業龍頭企業經營質量很不錯。
既然行業大盤仍沒有大的變化,龍頭企業經營業績仍在增長,那么,為什么傳統家電經銷商卻一再抱怨生意難做呢?一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把問題歸咎于疫情,認為經營難都是疫情鬧得。
家電魂認為,固然是有疫情造成購物不便,也有疫情降低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但還是不能全部歸咎于疫情。深層次的還是消費的邏輯,特別是渠道結構的變化對傳統經營邏輯的改變。就是沒有疫情的爆發和持續,傳統經銷商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該來的總是會來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渠道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2000年之前,家電渠道集中在專賣店上,包括傳統的五交化、百貨、電力、醫療等國企在經營放開改革派生出來的專賣店,后來逐步被私有化后成為專業家電個體經營。這一時期渠道終端是以家電專賣店為主流,包括一些傳統商業轉型而來的區域綜合賣場;
在2000年之后,連鎖賣場崛起,經過近10年的跑馬圈地,將很多在1、2線市場的專賣店擠垮,不得不退守3級以下的市場。最終形成1、2級市場上集中于國美、蘇寧的家電連鎖賣場。這是家電渠道變革進入大連鎖賣場時代,也是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家電渠道的第一從大變革。
第二次渠道大變革是在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平臺崛起之后,特別是京東自營平臺的橫空出世,開創出線上家電經營的新興渠道。時間跨度是從2009年淘寶商城的“雙11”開始到2019年疫情爆發之前。這對傳統家電一直以來蝸居線下門店的一場革命,也開創出家電渠道全新的格局,這對傳統線下包括家電連鎖賣場來說,都是一場沖擊巨大的革命。
持續3年之久的新冠疫情,催生了像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營銷的出現。適應疫情之下人們不便去賣場購買的新情況,硬生生把很多原本不屬于線上用戶帶入到社交圈子購買。同時,直播帶貨一下子熱絡起來,也給了很多像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機會,成為一種新興渠道模式。
此外,在互聯網思維的帶動下,行業之間的跨界動作頻頻。像建材市場、家居市場和地產商也開始跨界賣家電,將家電品融入整體家裝之中,居民買房就相應得到生活必需的家電產品,形成了家電的前置購買。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幾個方面足以使得家電渠道呈現嚴重分流。傳統經銷商過去在各地是唯我獨尊,后來有了連鎖賣場分流,再后來又有了線上渠道分流,現在還要有前置渠道的分流。市場還是那么大,分流的出口卻多了不少,你說傳統經銷商經營能好得了嗎?
道理再簡單不過,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言:家電渠道就像是一個蓄水池,過去只有專業門店一個口子,有多少水都得從這一個口子流出。現在是有了像家電連鎖、線上平臺、線上直營、社交營銷、建材市場、前置采購,一下子戳出這么多的口子,傳統經銷商怎么沒有感覺呢?對家電傳統經銷商來說日子不好過才是實情。
當然,這種變化的前提是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是在時代發展到高科技不斷應用在生活之中后用戶的改變。至少,用戶對家電品不再是生活奢侈品,而是成為生活的必需品,這樣的話對家電品的購買不再像以前那么挑剔,在網上購買方便、省事,何樂而不為呢?
顯然,家電產業進入到用戶時代,一切都要看用戶的需求變化。重要的是,現在用戶購買家電途徑呈現多元化,一種線下門店和線上平臺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因此才有了社交營銷、前置購買等新興模式。
在渠道增多的背景之下,傳統經銷商們包括連鎖賣場們,怎么能不感受到壓力呢?不徹底轉型還好的了嗎?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