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模式正在深度連接山東交通出行產業,促進數實融合,并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3月9日,“推動數實融合,促進區域經濟”聚合生態區域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多位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與高德地圖、及時用車等相關企業共同探討聚合模式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福一在會上表示,數實融合依賴聚合的能力,聚合模式能夠連接的資源更多、范圍更廣,帶來的市場空間也更大。他說,“只有引進一批平臺型企業,以聚合模式推動數實融合,形成聚合生態,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有堅實的支撐”。
【資料圖】
高福一認為,聚合模式為傳統交運企業提供了很好的轉型抓手,因為聚合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帶動作用,帶動行業從競爭邏輯向共生共贏邏輯轉變,生態共贏才能帶來產業的升級,才能為各方打開更好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在聚合模式下,高德地圖上提供打車服務的生態伙伴近三年符合增速超過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網約車平臺月峰值單量超10萬。
圖:聚合生態區域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聚合效應:山東本土出行企業帶動汽車產業鏈近50億產值
扎根于山東的及時用車就是借聚合模式成長起來的出行服務企業。
及時用車總經理侯剛在研討會上表示,2022年及時用車全年營收破億,并獲得年度優秀網約車平臺出行平臺獎,累計服務用戶超過2000萬,這背后是及時用車與高德地圖合作,借聚合模式發揮所長,踐行數實融合的成果。“一個傳統企業,沒想到在數字時代有了一席之地”,他說。
除了出行企業自身的成長外,聚合模式對出行產業鏈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2022年及時用車從山東國金汽車采購了2萬臺新能源汽車,陸續投入網約車業務,培養全職化運力。
侯剛提到,及時用車一家網約車平臺的運力需求,就占據了國金汽車一年20%的銷售額,而這2萬臺新能源汽車的投入背后,是近千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創造出近50億產值,也是出行市場衍生出的近2萬個就業崗位。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在會上表示,整個出行市場中,有共享出行、自駕、公共交通等,不同出行方式之間也存在競爭,但聚合模式下生態共贏的價值在于把蛋糕做大,也可以讓蛋糕更好地分配。
董彥嶺說,“好的模式能夠顧及各方利益,讓出行更高效便捷,也必然能創造出更廣泛的市場空間。”
老師傅搭檔新技能,出行產業數實融合提速
事實上,出行產業的聚合并不止于共享出行。為連接消費者多種出行需求,提供一體化出行服務入口,就需要聚合多種出行方式,聚合產業多方,共同服務消費者。
而出行產業是一個極度依賴專業經驗的傳統行業,這就需要傳統交運力量和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
山東省政協委員茹立顯認為,數字技術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傳統出行產業需要用好數字技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業,借力聚合模式深化自身的服務能力。
侯剛是最早發現新機會的一位。時任國金汽車集團戰略發展副總裁的侯剛發現,在汽車銷售訂單中冒出了一類新買方,“網約車平臺開始買車了”。
2018年,擁有多年出行行業經驗的侯剛創辦及時用車并接入高德,在一體化解決方案下,得以專注于司機、車輛的管理和網約車平臺運營,而這也讓及時用車成為城市出行保障的中堅力量。
侯剛在會上分享了一個濟南市運力調度的例子,“前段時間,濟南方特主題公園搞夜場經濟,人流量大,交通主管部門收到打車難的市民反饋,我們很快執行個性化運營策略,調撥車輛到方特附近,保障片區的市民出行。”
扎根于各地的交運力量具備運輸組織、車輛和司機管理、安全生產等專業能力,是出行產業中的“老師傅”,但卻迫切需要數字化升級。而以高德地圖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面向行業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從連接、技術等維度幫助出行企業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濟南市社科院研究所所長王征認為,“老師傅”通過與有數字化技術的企業合作,實現產業融合,才能帶來1+1>2的社會效應。
濟南市為數實融合發展也提供了分類監管思路,在規范行業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2022年12月1日,《濟南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規范了聚合平臺和網約車平臺的權責,要求聚合平臺承擔接入網約車平臺的平臺資質審核責任,網約車平臺應當承擔承運人責任。在權責明晰的創新監管下,濟南的出行市場得以引進聚合模式,帶動出行生態的發展,最終反哺區域經濟和就業。
董彥嶺表示,各地都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發展,實際上好的營商環境就是一個優良的生態,就需要深度聚合,讓生態里的企業都能享受到生態協同帶來的共贏。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