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免費贈送給家長的學習機,實則捆綁兜售2000多元的學習卡,當消費者想要退貨時卻發現臨時的展臺已經人去樓空。近期,多位消費者反映了自己遭遇“學習機零元購”的套路。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所謂“零元購”的學習機,不僅靠低價套路消費者,更涉嫌蹭知名公司“小天才”進行商業宣傳,誘導消費者的嫌疑。
從免費的學習機到30元激活卡
盡管鬧市區的一場“撒潑”,讓王鵬成功拿回了被騙的2799元,回憶起這段經歷,外加期間從社交媒體了解到全國各地同類騙局,王鵬依然心有余悸。
(資料圖)
2月26日,周日,家住江蘇省江陰市的王鵬,按照慣例帶著女兒逛市集。
“免費送公仔、免費送玩偶!”女兒被一陣吆喝聲吸引到一處展臺,展臺上豎立著藍色展板,上面標注著“AI智能機器人”字樣。自稱講師的工作人員正站在展板前的小舞臺上賣力推銷,但講師及相關工作人員都沒有穿著統一的工作服。
據王鵬回憶,銷售學習機的展臺上站著講師、副講師,還有工作人員,加上眾多圍觀家長,小小的展臺邊聚滿了人。“他們特別喜歡找像我這樣帶著孩子的家長宣傳。實際上我對學習機和免費送的禮品興趣都不大,是我女兒被這些禮物吸引了,我就跟著過去了。”
15分鐘內,展臺向小姑娘送出了玩偶、會唱歌的機器人等幾種禮品,并一再強調“都是免費”的。
在王鵬和女兒都被禮物“砸暈”之際,一位自稱“小天才”公司的工作人員開始向王鵬和在場的其他家長推送起當天的終極免費大禮——狀元小天才學習機,同樣也是“免費”的。
“他們說線下門店就在我們當地的萬達廣場,可以拿著去體驗,有什么問題還可以去門店咨詢。”因為曾經在這個商場里確實看見過小天才的店鋪,王鵬當時就相信了這是“小天才”的產品。
家住廣東東莞的劉麗(化名)有著和王鵬類似的經歷,她也在當地的同類市場被“免費”的小天才吸引。據她回憶,自己被吸引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在宣傳過程中多次強調自己賣的是“小天才”公司的產品,且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現場在京東搜索了同款產品,在京東鑫優數碼專營店上,同款產品的售價是4899元,客服人員自稱是“小天才”旗下品牌。
當王鵬和劉麗對免費機器展現出“不要白不要”的狀態后,工作人員拋出了“只需要交30元的卡費入網激活,學習機就免費送給您”的話術。“當時就想,哪怕是個計算器,30塊錢也無所謂。”
30元不要了,一年200買課吧
看到家長們認可花30元激活學習機時,銷售人員話鋒一轉,稱“30元也不要了,今天主要做宣傳,把學習機免費送給大家,如果大家用得好,也請多幫宣傳”。
當家長們被二次“福利”砸暈的時候,工作人員才放出當日的真正目的——“但是如果您想使用這臺學習機,里面的課程需要付費,只需要2799元激活學習卡,購買課程版權,就可以用學習卡在機器上學10年,這里面覆蓋了中小學的所有學科課程,平均每年200塊錢,一天一根棒棒糖都不夠。”
據包括王鵬在內的消費者回憶,當日的工作人員除了一再強調錢是為課程版權付費外,更重要的是反復強調“家長們難道為孩子舍不得一個棒棒糖的錢嗎”“孩子的未來在你們心中都比不上一個棒棒糖嗎”等話術,這些話術,在小紅書、微博等相關投訴中也被提及。“現在想想,就是一種PUA,在公開場合,先送孩子東西,取得好感,再在孩子面前PUA家長,說你們爸爸媽媽對你們的愛都舍不得一根棒棒糖。”
在工作人員共計長達1個多小時的賣力推銷后,王鵬以2799元購買學習資料版權費的名義,把一臺名為“狀元少年”的學習機帶回了家。
帶口音的英語課和“三無”的設備
回到家,在聽丈夫講述完購買經歷,王鵬的妻子李萍(化名)打開了學習機,察覺到了不對勁。
“這臺學習機外觀和普通正常學習機差不多,里面確實有學數學、學英語、講故事等功能,點進去就發現,英語是錄像的,老師還有很濃重的口音,就是舉個相機讀課本。”硬件方面,學習機從包裝到售后卡展現出了一個標準的“三無”產品,按照上面的400客服電話打過去,客服功能、維保一問三不知,反復強調“小天才”;百度上搜這個400的電話,全是涉訴案件受理。
王鵬和李萍見狀,第一時間帶著學習機返回了購買展臺退貨退款,在用一場幾乎是“撒潑”的大鬧后,拿回了全額退款。
想退錢400不管、線下撤攤
和王鵬遭遇同樣推銷事件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據小紅書、知乎等多個社交平臺及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不少消費者都曾反映過自己遭遇類似的“學習機零元購”騙局,涉及品牌包括“少狀元”“狀元少年”等。雖然涉及的品牌并不相同,但套路卻極其類似。
但像王鵬這樣能順利退回全款的消費者只是少數,大部分購買者的退貨退費之路困難重重。
北京商報記者按照王鵬保留的購物單,撥打了上面的客服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自己無法處理退貨退費問題,需要找當地的銷售人員處理。
以劉麗為例,在她反應過來、次日去購買學習機的展臺尋求退款時,展臺已經撤銷,無奈劉麗只能將學習機放到了當時對外租賃該展臺市場的管理處,并尋求市場監管部門、派出所的幫助開展維權。
被濫用的小天才
遇到學習機“零元購”的家長們,不少都是出于對小天才公司的品牌信任而付款。而當他們冷靜下來重新回顧整件事時,才發現諸多不對勁的地方:為什么號稱“小天才”公司產品,學習機上卻印著“狀元少年”?付款票據上的“中山市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和以兒童智能手表出名的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到底是什么關系?在各地不斷冒出、投訴不斷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能屢屢得手?
劉麗和王鵬都以為自己買的是“小天才”學習機,但據他們提供的票據顯示,他們購買的學習機均由“中山市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并非大家耳熟能詳的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小天才”)。
王鵬表示,當初工作人員宣稱自己賣的是“小天才”的學習機,包裝盒和紙袋上也都標注了“小天才”公司,但機器本身上只有“狀元少年”的標識。
劉麗在回家被家人提醒前,都以為自己購買的是“小天才”學習機。直到冷靜下來后,劉麗再搜索相關信息時才發現,京東平臺僅有那一家店鋪銷售自己購買的“狀元少年”學習機。劉麗表示:“我懷疑線上店鋪和線下推銷這些人是一伙的。”
據劉麗提供的線索顯示,她在購買學習機時,曾多次被告知產品在京東有售。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上搜索關鍵詞“狀元少年”時發現,僅有一家名為“鑫優數碼專營店”的店鋪在銷售該款學習機,且該產品僅有一條產品評價。
除“狀元少年”外,“鑫優數碼專營店”還銷售名為“少狀元”“先科”“文全才”的學習機等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線上店鋪由深圳市鑫優網絡有限公司經營,該公司法人為徐韜,徐韜還同時擔任深圳市文全才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當北京商報記者問詢“狀元少年”是不是“小天才學習機”時,該店鋪客服的回復稱“是旗下品牌”,而當北京商報記者反復詢問是不是挺有名的那家賣電話手表的小天才后,該店客服才承認“不是賣電話手表的小天才產品,而是‘珠海小天才’產品”。
根據客服提供的“珠海小天才”以及消費者購買的學習機上的“狀元少年”LOGO調查發現,商標隸屬于中山市上狀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除“狀元少年”外,該公司還申請注冊了“狀元秀才”“少年狀元”“上狀元”等多個商標,公司法人為玉榮周。
天眼查顯示,玉榮周也曾經是中山市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小天才”)的法人。該公司正是消費者王鵬購買學習機時票據上顯示的公司。同時,玉榮周還曾擔任珠海市小天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小天才”)及廣州市小天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小天才”)兩家公司的法人。其中,“珠海小天才”曾因誘導消費者購買“少狀元”學習機被消費者多次投訴,與線下推銷當作是線上銷售參照物的京東“鑫優數碼專營店”上代賣產品提到的“珠海小天才”同名。
據工商信息顯示,目前中山小天才和珠海小天才的法人由韋玉補擔任,廣州小天才的法人由麥艷敏擔任,廣州小天才的公司股東包括麥艷敏和玉榮明兩人,分別持股50%。此外,麥艷敏還擔任著中山小天才的監事。上述各種小天才公司的成立時間均在最近三年內。
為了解“中山小天才”及相關“各種小天才”公司更多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多渠道聯系了上述公司,只有“珠海小天才”的工作人員回復記者表示,他們公司與生產電話手表的小天才公司沒有關系。同時,該工作人員也證實了“少狀元”“狀元少年”學習機等產品均由他們出品。北京商報記者也在公開渠道發現,對“少狀元”學習機的投訴和對“狀元少年”學習機的投訴內容基本相同,且“少狀元”與“狀元少年”的客服電話為同一個。
根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1月至今,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提交的“小天才學習機”相關投訴多達20起。對此,“廣東小天才”的官方微博在回應多起投訴時均表示,中山市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與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不是同一家公司,建議消費者聯系相關平臺維權。
廣東小天才已經起訴
事實上,大眾所熟知的“小天才”公司全名為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即“廣東小天才”),成立于2010年。該公司旗下產品包括小天才電話手表、小天才耳機等。據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東莞步步高(002251)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與上述“小天才系”公司未在股權上存在關聯。
“我們退款第二天再去看,展臺都沒了,再去萬達廣場里的小天才問,得到的回復是從來沒有出售過這類機器。”在王鵬看來,這個套路之所以能不停地在各地被復制,銷售學習機的展臺屬于臨時搭建,間隔一段時間就會拆除,讓消費者找不到固定攤位;另一方面,這些學習機中的部分產品在銷售時借用了其他品牌名稱,也讓消費者在維權時極易產生混淆。
“廣東小天才”的官方微博也在回復多起消費者投訴時強調,“中山小天才”“珠海小天才”與自己均不是同一家公司。天眼查顯示,2022年10月,“廣東小天才”向“珠海小天才”提起訴訟,案由為不正當競爭糾紛,目前該案件正在審理中。
除了狀告“珠海小天才”,“廣東小天才”近年也一直在打維權官司。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3月8日,“廣東小天才”擔任原告的案件已達到503起,案由多為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侵害商標權、知識產權侵權、不正當競爭糾紛等,近一半的案件發生在2022年。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多起已公開的判決文書后發現,“廣東小天才”與深圳市小天才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小天才”)之間涉訴官司案情與王鵬遇到的情況存在相似之處。“廣東小天才”就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向法院起訴深圳市小天才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小天才”)。2018年以來,深圳小天才通過“新品發布會”的方式,在全國多地銷售產品,并在其臨時搭建的“新品發布會”展臺上突出使用“小天才”字樣,同時在官網上突出使用“小天才”字號,導致消費者混淆和誤認。
小天才商標之爭
2020年4月,深圳知識產權法庭裁定“深圳小天才”立即停止在其展臺上突出使用“小天才”或者“小天才科技”字樣、立即停止在其展臺上或官網上使用企業名稱“深圳市小天才電子有限公司”。
如今,“深圳小天才”的產品似乎從江湖上銷聲匿跡,但“中山小天才”和“珠海小天才”的產品又開始出現在市場。
“如果是在學習機商品上使用了他人‘小天才’商標,構成侵犯商標權。如果該學習機生產廠家在企業名稱中故意復制或摹仿與他人知名‘小天才’商標或企業字號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字號的,亦構成不正當競爭。”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志峰在分析時指出。
其實,圍繞“小天才”這一品牌商標,“廣東小天才”多年來一直與其他廠商展開爭奪戰。據中國商標網顯示,截至2023年3月1日,名稱涉及“小天才”的商標申請記錄已達到534件,其中,“廣東小天才”的商標申請記錄僅為225件,其他商標均由其他公司發起申請,商標搶注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廣東小天才”頭頂。
在多起商標侵權起訴中,“廣東小天才”的起訴對象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公司。在圍繞商標而起的爭議中,“廣東小天才”與另一家知名教育硬件企業——讀書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曾對簿公堂,經過多次開庭審理,法院判定訴爭商標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裁定。
據中國商標網顯示,“讀書郎”對“小天才”商標最早的注冊記錄可追溯到2003年,目前該商標正處于“撤銷/無效宣告申請審查中”。自2020年開始,“讀書郎”又陸續申請注冊了28件“小天才”商標,其中大多數商標均處于“等待實質審查”或“駁回復審中”。
為了解“小天才”商標爭議的更多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多渠道聯系了“廣東小天才”,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
在孫志峰看來,“小天才”的商標爭議也是造成“山寨小天才”商品橫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商標搶注一直是商標注冊制國家的頑疾,企業在商標布局過程中發生了疏忽,那么就會引發和加劇商標搶注。”孫志峰說道,“企業要重視商標的提前布局,包括縱向主營產品、預期產品和衍生產品布局、國內和海外主要國家的布局,也包括主副品牌的布局。”
孫志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投訴,或向法院起訴索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利。同時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孫志峰直言,經營者在銷售產品時應當明確告知消費者學習機內課程收費及收費標準等詳細情況和相關風險,如果故意隱瞞前述事實,以“零元購”誘導消費者銷售的,涉嫌構成欺詐,消費者有權要求接受服務費用3倍的賠償。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