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4月3日訊 (記者 戴賢軍)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2月新能源廠商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滲透率雙雙突破30%,電動化趨勢已不可逆轉。而動力電池安全被譽為新能源汽車的“生命線”,也是消費者購買電動車考慮的極其重要因素。
(資料圖)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以及保有量的攀升,市場對動力電池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標準。在電池安全領域一直引領行業的埃安品牌,則于近日發布的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更率先實現了槍擊不起火,打響了電池安全革命第一槍。
槍擊試驗打響電池安全革命
眾所周知,埃安兩年前發布的彈匣電池已實現針刺場景下的不起火, 如今更進一步,考慮更極端情況下的電池熱失控防護難題,實現電池“槍擊試驗”不起火。
埃安此次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是迄今最嚴苛的電池安全試驗,在15米處對預留射擊開口的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當子彈穿透電芯時,速度可達針刺的97.5萬倍,創口直徑是針刺的7-8倍,可瞬間擊穿多個電芯并造成熱失控和爆裂性破壞。而彈匣電池2.0整包槍擊后未發生起火和爆炸。
埃安電池研發總監王清泉解釋道:“比如三個電芯同時受到劇烈破壞,熱失控瞬間釋放能量相對針刺提升5倍,這將是一個世界級的防護難題。”這就要求電池在有限的空間、資源條件和反應時間下,電池每秒綜合熱管理能力提升5倍以上避免熱量聚集。如果說針刺是電池安全領域的“攀登珠峰”,那么“槍擊”便是電池安全領域的“載人登月”。
而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成功背后的原因是埃安始終認定“系統級電池安全”的技術路線。彈匣電池2.0不是純粹的結構優化,而是從電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動安全強化、再到軟件主動防控的整套軟硬件一體化安全技術。在初代彈匣電池的基礎上,彈匣電池2.0深度迭代引入了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一系列原創安全技術。得益于此,彈匣電池2.0攻克整包電池在多電芯瞬時短路、爆裂性破壞等極端情況下的熱失控防護難題。
對品牌而言,彈匣電池2.0代表著埃安一種更極致的安全追求。正如埃安技術研發總監王清泉認為,安全是埃安骨子里的信仰,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風險,也要付出千萬倍的努力。埃安副總經理張雄進一步強調,電池安全的提升是整個行業共同的責任,只要自燃數據不歸零,安全變革就永無止境。據了解,彈匣電池2.0將逐步搭載于埃安全新高端純電品牌昊鉑車型,實現量產應用,更大限度保證車主用車安全。
彈匣電池至今無自燃事故
談及動力電池安全性,從近兩年國家應急管理部發布的自燃數據來看,電池自燃等安全問題依然是行業的痛點和難題。突破動力電池安全的瓶頸,成為了企業的重要課題。
而早在兩年前,埃安就發布了初代彈匣電池,實現了行業內首次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行業彼時只有不到3%品牌的電池能通過。此外,初代彈匣電池更將國標的熱失控報警后在“5分鐘”內不能起火的標準,提高至不起火的水平,重新定義三元鋰電池安全標準。
數據表明,自初代彈匣電池發布以來,已累積裝車交付超40萬輛,累計行駛超100億公里,至今未有一臺車輛發生自燃事故。據埃安相關內部人士透露,埃安是國內純電車保有量最多的主機廠之一,超40萬臺車輛1300TB全生命周期應用的海量數據(603138),以及大量寶貴經驗,都為彈匣電池的研發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有業內人士則分析稱,相較寧德時代(300750)等動力電池企業,埃安等新能源車企能更敏銳洞察到用戶痛點,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埃安自產電池與自家車型也可實現更好匹配,在電池安全性、平臺等方面都能產生高度協同。
埃安“重金”自造電池 迎技術井噴期
不過,隨著電動化轉型的深入,外界對于車企是否親自下場造電池的爭議頗多。有觀點認為整車廠商生產電池的風險很大,動力電池領域遵循規模效應和馬太效應,廠商自產的電池或會讓其他主機廠同行有所“抵觸”,較難實現規模效應。
但也有觀點認為,動力電池屬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車企必須有所動作。因此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也加入到了自產電池的行列,以埃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還因動力電池技術群獲央視首個動力電池技術大獎。
實際上,埃安2011年就開始了電動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其擁有業內領先的電池試驗室、專業測試場和電池生產車間,體現埃安電池安全的最高技術水平。埃安也是國內極少數兼具先進電池獨立設計和生產制造能力的車企。值得注意的是,埃安從動力電池過流保護、電池熱抑制方法、電池熱失控監控及預警等方面進行研究開發,形成了國際領先的專利群,包含80多項專利,發明占比超過70%。
2022 年動力鋰電池賽道投資熱度不減,埃安則繼續加碼重金投入電池領域,總投資109億成立因湃電池科技公司。作為廣州地區最大的動力電池項目,因湃電池將全面打通電池研發、設計、智造、銷售鏈條。截至目前,埃安已組建一支超1000人的動力科技全棧自研團隊,累計投入超100億專項資金。通過全棧自研團隊持續突破,埃安掌握了大量創新科技。近幾年,埃安發布一系列“黑科技”成果,包括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微晶鐵鋰電池,在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續航能力上持續突破。
2022年底,埃安又公布了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專屬平臺AEP 3.0,以及全棧自研系統算法的星靈架構的兩大王牌技術。尤其是埃安在ICV領域投入打造的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已實現超視距召喚泊車、高速NDA、城市NDA和智能座艙技術的加速迭代升級,全新一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可通過多融合感知系統,從而帶來全方位的安全智駕。
進入2023年,埃安再次發布了超越V8發動機的大馬力夸克電驅,這些技術都將率先搭載于昊鉑系列車型。此次彈匣電池2.0的發布,不僅重新定義了電池安全的標準,更是埃安作為科創獨角獸的有力佐證。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埃安都將迎來技術井噴期,上市想象空間巨大。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解釋稱:“通過混改,(埃安)實現了體制機制優勢:‘國企的平臺、民企的效率、合資的流程’。”資本市場也相應地對埃安投出了支持票,在A輪融資引戰中埃安引入53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超千億估值,并于2022年入榜《福布斯》全球超級獨角獸。不僅如此,當埃安以科技巨頭的身份沖刺科創板IPO,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全新的想象空間。
巨大的付出也終將會收獲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數據顯示,埃安2022年全年累計銷售高達27.1萬輛,同比增長126%,奪得年度新勢力第一的寶座。2023年3月埃安銷量又創下新里程碑,單月超4萬輛,超過了蔚小理三家之和。3月31日晚,埃安在持續熱銷基礎上又乘勝追擊,推出2023款AION Y Plus 與2023款AION S Plus,新款上市后,AION Y Plus價格區間為11.98-15.38萬元,AION S Plus價格區間為14.98-16.58萬元,進一步提升了雙車競爭力。
古惠南為埃安2023年定下的目標是保50萬輛、沖60萬輛。無疑,埃安通過2023年率先打響動力電池第一槍的彈匣2.0等一系列原創技術,都將助其銷量繼續走高。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彈匣電池等安全技術的突破也將進一步加速純電動汽車普及,成為關乎新能源汽車產業持久健康發展的核心基石。
(責任編輯:冀文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