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會,在主論壇上的《云智一體,讓產業全面邁向智能》主題演講一結束,阿里云智能首席商業官蔡英華馬不停蹄的來到Apsara live直播間,與《財經》雜志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何剛,展開了一場關于阿里云智能產業升級方法論的對話。
關于“如何更好地為產業創新加速提供動力”,蔡英華提出了一個非常堅固的理論模型,之所以稱其“堅固”,是因為蔡英華將這套通過實踐總結出的理論定名為“鉆石模型”。而在商業領域,“鉆石模型”是由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它用于分析一個產業集群在國際上整體優勢和競爭力。
阿里云的“鉆石模型”是什么?蔡英華的答案是:“業務在線化”、“組織協同化”和“應用智能化”。“業務在線化”和“組織協同化”是企業在數字化階段要走的必經之路,這是智能化的起點,而“應用智能化”將主要賦能于產業智能化階段。
Part1:“數實融合是一種趨勢,但阿里云更把它定義為我們的使命。”
在2023阿里云峰會的演講上,蔡英華說:“數實融合是一種趨勢,但阿里云更把它定義為我們的使命。”如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成為引領和支撐我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主引擎和主戰場,數實融合已經成為每一個企業的必修課。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數實融合已經經歷了兩次浪潮。如今從“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活躍度來看,數實融合第三次浪潮正洶涌襲來,全球技術創新已經呈現加速演進發展態勢,蔡英華認為,顛覆式技術創新將成為新一輪產業智能化周期的起點。因此,需要對顛覆式技術創新更加敏感并及時跟進,阿里云希望把自身沉淀下來的、關于數智化轉型的知識和能力外溢給更多企業,這是阿里云的責任和使命。
在蔡英華看來,當下這一波AI浪潮是基于算力時代實現的,而正是云計算推動了算力的飛速發展,才給產業數字化帶來確定性,給智能化帶來更大想象空間。正是基于此,早在2018年底時,阿里云就前瞻性的升級為阿里云智能,在2023阿里云峰會上更是將“云智一體”定義為“以云計算為基石、以AI為引擎”的關鍵戰略。
目前,不同企業處在不同的數智化轉型進程中,蔡英華認為,“云計算+AI”的結合本身就是來滿足不同階段下的數字化創新的企業,以及未來要走向智能化的一個很好的銜接點。在數字化階段,企業需要將傳統的業務活動轉化為在線的方式進行,才能讓數據成為資產;在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階段,本質上是“業務轉型,組織升級,企業需要通過數字技術可實現組織高效協同與資源靈活編排,構筑企業生產關系新形態;而在智能化階段,就是以數字化為基礎,以數據驅動,最后邁向應用智能化,最終實現產業的升級。
Part2:“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有場景和組織來承載,否則它是沒有生命力的。”
阿里巴巴是中國少有的同時擁有“豐富AI應用場景+ 規模化AI應用經驗”的科技公司。自去年阿里云伙伴大會提出“堅持伙伴優先”戰略后,阿里云和全球12000+ 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 800+的聯合解決方案 ,共同服務了超過45萬的客戶,并通過持續能力建設,幫助超過30萬的伙伴取得了阿里云的ACE,ACP等認證。“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有場景和組織來承載,否則它是沒有生命力的。”蔡英華如是說道。
AI要想“落地生根、發芽結果”,必須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因此,阿里云未來仍將聚焦千行百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場景,更堅定的和生態伙伴聯合,以云計算產品技術為基礎,面向具體的業務場景,打造“金融、電力、零售...”等豐富的行業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
隨著云計算場景和業務不斷深化,阿里云與伙伴的合作模式已經從最早的公共云分銷模式,演進到產品解決方案共創、項目合作與聯合市場銷售共存的階段,服務的行業和客戶越來越多,合作伙伴體系也變得更復雜。
談及如何與生態伙伴一起分享數實融合發展的機遇,蔡英華總結為三點:首先,將重新界定客戶服務的層次結構,將客戶市場更加細分,阿里云與合作伙伴攜手一起,服務好客戶;其次,將全新定義由伙伴為主導的,超過100億規模的專屬市場,同時將開放1000億規模的市場給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并會進一步加大激勵投入,完善體系與平臺建設,更好的服務合作伙伴;最后,鼓勵伙伴加強專業能力,成為能力型伙伴。阿里云將全面升級認證培訓體系,推出超過50門以上新課程,計劃在新的一年為伙伴培養超過5000人規模的的專業人員。
Part3:“昨天的電氣化,就是今天的數字化、智能化”
每一次工業革命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把先進的生產力作為衡量標準,比如電氣時代,電力就是衡量經濟發展的標準。蔡英華指出,在當下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算力正在成為數字化經濟潛力的重要的度量衡,因此這也意味著算力時代正在到來。只有堅實的算力基礎,才使得企業和組織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可能。
根據IDC公布的《數據時代2025》顯示,從2016年到2025年全球總數據量將會增長10倍,達到163ZB,其中非結構化數據占70%以上,計算模式將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市場對智能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蔡英華表示,阿里云的智算,主要是以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為核心,打造擁有大規模、高質量、大算力的智算中心,為AI應用加速。主要的應用場景有三個:面向產業的AI for Industry、面向公共服務的AI for City、面向科研領域的AI for Science。
在AI加速產業應用方面,讓各行各業都可基于云上的融合算力,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比如,在汽車領域,自動駕駛模型訓練成為一頭“吃算力”的巨獸。小鵬汽車需要一個強大的“本地+云端”的算力來支持,所以小鵬汽車與阿里云一起在烏蘭察布,共建了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專用智算中心“扶搖”,將小鵬自動駕駛核心模型的訓練速度提升了近170倍。
在AI助力城市管理方面,阿里云用算力和數據去智能優化和高效調配城市自然資源和公共資源的使用。在2021年,宜昌城市大腦引入了城市信息模型、物聯網、AI等技術,構建起了城市級的智能數字孿生,為120、119等特種車輛規劃最優行進線路,打造生命救援“綠色通道”,最高能夠節約 50%的通行時間。如今,阿里云已經服務了50多個城市大腦的建設,通過一座座智能化城市,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在AI加速前沿科學探索領域,讓過去原理驅動和數據驅動的兩種范式得以統一,更好地解答更高維度的問題。基于此,阿里云與復旦大學共同建設了中國高校第一個智能算力和通用算力相融合的科學計算平臺CFFF,創造全新的科研方法。此外,阿里云也跟深勢科技一起打造了”新一代藥物計算設計平臺“,促進藥物研發模式,從隨機篩選走向理性設計,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與模型驅動,從“勞動密集”到“計算密集”的智能化轉變,讓藥物研發企業在算力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
Part4:“在產業化層面,我們對市場、對客戶時刻保持敬畏心,要‘與實俱進’更好地為產業創新加速提供動力??
我國云計算產業近年來年增速超過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阿里云深耕云計算產業多年,自2016年起,持續保持中國第一、亞太第一、全球第三的市場地位,成為云計算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蔡英華強調:“阿里云耕耘這么多年,雖然取得了市場上的一個領先的地位,但是我們更多的還是一個踐行者。在技術層面,我們可能會有顛覆式創新,但在產業化層面,我們對市場、對客戶時刻保持敬畏之心,要‘與實俱進’。”
談及如何更好地為產業創新加速提供動力,蔡英華指出,在“云智一體”戰略指導下,“通用人工智能將與阿里內部的所有業務板塊進行銜接,但這只是開始”。未來,阿里云將堅持“大算力、大模型、大生態、產業化”四大方向。
第一,大算力。大模型的訓練需要更大的算力資源,更快的計算效率,集約化的算力設施是基礎; 而從模型優化和應用看,需要在線化的服務,才能盡快實現“用戶膨脹、使用反饋、模型進化”的飛輪效應。 基于在集約化和在線化的要求,“公共云+AI”是發展AGI的最優解決方案。一方面,通過在公共云在實現集約建設的同時,大幅提升通用計算與智算的協同能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公共云的在線化服務能力可以很好滿足AGI各類在線化需求。阿里云作為國內最大的公共云廠商,去年發布了“飛天智算平臺”,并已經啟用兩座超大規模智算中心(烏蘭察布和張北),為企業、科研和公共服務提供以云計算為核心的完整技術體系,可以支撐算力、數據、算法的完整技術閉環。
第二,大模型。AI大模型是支撐AGI發展的“新基建”,阿里巴巴是國內最早研發大模型的公司之一,并具有超大規模AI大模型工程訓練能力。早在2019年,阿里達摩院就開始布局研發AI大模型,2021 年推出10 萬億超參數規模的M6。此外我們還研發推出類GPT-3超大規模中文模型PLUG,集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于一身,在小說創作、詩歌生成、智能問答等長文本生成領域表現較好。“通義千問”就是阿里長期堅持投入的結果。
第三,大生態。 技術生態和產業生態是搶占AGI制高點的“助推器”,阿里云具有AI技術普惠化和AI模型開源的能力優勢,一方面,為了避免出現“科學家寫代碼、科學家調參數”的情況,阿里云提供了模型訓練、部署、推理優化的全鏈路工具產品“PAI” 。另一方面,去年推出AI模型開源社區“魔搭(ModelScope)”,降低模型使用門檻,共建模型生態。到2023年2月,社區累計用戶51萬,模型深度使用開發者11萬,累計模型下載量1260萬,社區模型數為560個。產業生態是構筑商業閉環和競爭壁壘的關鍵。阿里云4月11日宣布邀請企業測試通義千問,基于大模型將會形成“大數據->大模型->新產品->新用戶->新數據”的新型循環,邀請生態伙伴一起圍繞大模型,打造新型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客戶。
第四,產業化。商業化是AI產業大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并大規模的商業化,AI才能“落地生根、發芽結果”。通過豐富AI應用場景,阿里云實現了規模化的AI應用經驗。比如阿里智能客服,承擔了淘寶98%的客服服務,相當于70萬人工客服;天貓精靈語音交互鏈接4.6億終端,月交互次數超過80億;阿里翻譯能提供214種語言的互譯服務,每天為國內200萬中小商家翻譯上億文字。 未來還會有更大量級的“AI場景訓練”,基于阿里云通用預訓練大模型和開放的API,形成實際落地的產業智能化場景。
(責任編輯:彭立睿 HF019)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