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在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當天,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出現在文化和旅游場景5G網絡覆蓋及應用推進活動現場。馬力表示,截至目前,北京當地的文化和旅游重點場館已經全面實現5G網絡深度覆蓋。
根據現場發布的《文化和旅游場景5G網絡覆蓋及應用實務手冊》(白皮書)顯示,近年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已超264萬座,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7.7%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61億戶。
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還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5G連接總數將從2021年的4.88億增至8.92億,中國超半數的移動連接將使用5G。
基于此,國家文旅部與中國鐵塔合作,分別選擇了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在京16家文化旅游重點單位展開5G布局,亦開啟了文旅單位統一部署網絡建設的先河。
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尹文凱在現場表示,中國鐵塔協同支撐三家運營商,在全國3382個4A和5A景區實現了5G網絡覆蓋,占4A和5A景區總數的89%,994個大型的博物館、圖書館、劇院實現了5G網絡覆蓋。
對于未來的場景構想,中國鐵塔相關人士認為,5G網絡作為文化和旅游場景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為相關應用提供“信息高速公路”,同時也成為文旅創新應用的培育土壤。隨著產業發展,VR、AR、4K/8K超高清視頻等技術,將孵化出更多的文旅應用場景。
不過,在未來的發展中,5G與文化和旅游行業的融合仍有較大提升空間,5G價值尚未完全展現。在上述中國鐵塔相關人士看來,文化和旅游場景是能運用新技術手段較好提升體驗感的重要領域,雖然5G能夠助力文化和旅游場景實現全息投影、5G+8K直播、AR/VR互動,但是并未形成“剛需”的應用場景,盈利模式尚不夠清晰。未來將通過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電信設備商、文旅行業用戶共同探索挖掘一批5G網絡下的“剛需”應用場景,增強5G的價值體現和客戶認可度,賦能文化和旅游發展。
上述中國鐵塔相關人士還認為,隨著文化和旅游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數字產業加速了產品和市場從形式到內容的結構性變化,催生出眾多新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業態以及新的模式結構,品質化、個性化、沉浸式體驗成為市場需求熱點,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異軍突起、逆勢上揚,成為各地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如何進一步以數字化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將成為下一階段主要挑戰。
他說:“目前,依舊存在5G網絡覆蓋不完善,導致業務服務和體驗不好。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對網絡帶寬、速率、延時的需求不斷提高,但因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網絡覆蓋的成本問題,制約5G網絡推廣應用。未來將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的支持政策下,促進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電信設備商、文旅行業用戶共同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路徑,促進5G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上述鐵塔相關人士預估,5G網絡多樣化訴求會逐步提升。隨著5G商用步伐加快以及新基建對5G應用的大力推進,傳統網絡技術難以滿足文旅行業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業務需求,利用5G實現智能化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愈發顯著。文化和旅游場景的智慧應用對5G網絡提出更多需求,呈現差異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未來鐵塔將聯合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電信設備商、文旅行業用戶共同推出針對行業用戶需求的定制化、場景化網絡服務。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