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珠峰科考登頂隊員在沖頂。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5月23日電 23日12時30分許,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頂隊員成功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之后,他們將完成峰頂雪冰樣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務。
這是我國珠峰科考繼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當日,科考隊員在珠峰峰頂利用科學儀器,采集珠峰峰頂的雪冰樣品,用于分析氣候環境指標。
【資料圖】
固定鋼筋繩索,更換蓄電池,安裝風速風向傳感器……當日凌晨3時,科考隊員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歷經8個小時攀登,抵達海拔8830米的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觀測站。經過約1個小時緊張工作,氣象站零部件升級工作全部完成。為此,他們曾在西藏廓瓊崗日冰川、珠峰大本營等地經過10余次反復練習,確保每個人熟悉操作流程。
“自動氣象觀測站維護升級,重點考慮了極端環境下電池續航問題,在海拔6500米以下觀測站新增了降水量觀測,以獲取更全面的氣象觀測資料,為科研人員研究極高海拔的氣象要素變化特征、冰川和積雪變化等提供基礎數據?!敝袊茖W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趙華標說。
“今年科考具有更大的學科涵蓋面,科考隊員的代表性更加廣泛,儀器設備也更加高端,特別是和探月工程合作創新的新型電池,將為峰頂極端環境儀器設備運行提供可靠能源供應?!?023年珠峰科考現場總指揮安寶晟說。
相關鏈接
我們為什么要在地球之巔科考?
近日,2023年珠穆朗瑪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在西藏珠峰(600338)地區開展,來自5支科考分隊13支科考小組的170名科考隊員,將繼續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統變化機理,優化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23日12時30分許,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頂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繼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鼎鼎大名的世界最高峰。圍繞這座傳奇的山峰,有哪些值得紀念的時刻?研究它對我們有什么重要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珠穆朗瑪峰。
登珠峰為何總選在五月?
翻遍近幾年中國登山隊伍的歷史記錄,發現他們多選在五月份左右這段時間登頂。這背后有什么講究?
其實,登頂時機的選擇主要與珠峰的天氣狀況有關。
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是珠峰地區的風季,風速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珠峰地區8000米高空,季候風沒有遮擋,非常強勁。
而六月到九月又是珠峰地區的雨季,由于印度洋暖濕氣流沿山谷而上,易凝結成云雨,所以多出現雨雪交加或大風雪天氣,變化也非??臁?/p>
綜合上述兩個條件,從珠峰北側攀登頂峰的登山季節以4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為最佳。
由此,五月份就成了登頂珠峰的黃金窗口期。
登珠峰的科學家們具體研究什么?
作為世界最高峰,珠峰獨特的地位和地質、生態結構,使得研究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座山峰本身。而攀登珠峰正是獲取研究珠峰一手數據的最佳機會。
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攀登珠峰的科學家們要做些什么?
通常來講,為珠峰“測身高”是眾多任務中最受關注的一個。
這一數據不僅僅是最高峰的“身高”記錄,還能為研究板塊變化等地質運動提供豐富資料。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板塊交界處強烈的造山運動形成的。珠峰高度的測量能夠揭示板塊運動的強弱變化,這十分有助于監測地震活動和減災、防災。
此外,珠峰和南北極一樣,都具有獨特的生態結構,因此這里的生態變化也被視為全球環境變化的“試紙”??茖W家們通過研究珠峰的生態環境、植被分布的變化,冰川形態、規模和儲量變化,來為全球的生態和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一手的參考。
自動氣象觀測站有什么用?
2021年以來,珠峰科考專家克服重重困難,在珠峰北坡的高海拔地區陸續建成運行8套自動氣象觀測站,最高的一個站點建在了海拔8830米處。
8830米建氣象觀測站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這意味著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完成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氣象科學考察工作。
另外,極高海拔區域的氣象觀測資料在全球范圍也十分匱乏。因此,這一舉措對填補全球范圍內的氣象記錄空白也有不小的貢獻。
氣象觀測正是本次珠峰科考,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內容。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珠峰科考總指揮姚檀棟院士介紹,2023年珠峰科考將聚焦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下珠峰極高海拔環境如何變化、珠峰環境變化與西風-季風如何相互作用、珠峰地區未來環境如何影響亞洲水塔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研究。
據介紹,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此前在珠峰的科學考察活動已收獲“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巔峰海拔的強烈升溫”“巔峰海拔的冰雪融化”“珠峰地區人體生理的特殊反應”“珠峰地區變綠的生態過程”等多個領域一系列科研成果。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關鍵詞: